返回第二十一章 动荡的根源(第2/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c镍等矿产资源的主要输出国,可是印度尼西亚却没有因此而得到国际资本青睐,也没有能够依靠庞大的劳动力与丰富的资源实现工业化。即使到2040年,印度尼西亚的工业化水平也非常低,甚至比不上情况相似的菲律宾。

    导致这一现象的众多原因中,除了思想文化c自然环境等不可更改的历史与自然因素之外,主要还是与印度尼西亚的基本国情有关,即印度尼西亚是一个由18000多座岛屿组成的岛国,而且是位于热带地区的岛国。仅此一点,就对印度尼西亚的现代化国家建设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实际上,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的情况非常类似。

    两个国家都地处东南亚,都是岛国,而且人口都不少,资源也很丰富,却都没有能够像其他东南亚国家那样走上工业化道路,成为现代化国家。与马来西亚比较就看得出来,虽然马来西亚也是一个“半岛国”,其国土的一半在加里曼丹岛上,而另外一半则在马来半岛上,但是马来西亚8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马来半岛的几个州,只有20的人口分布在加里曼丹岛上,所以马来西亚可以把发展重点放在西部,从而搭上工业化的末班车,顺利实现国家现代化。

    从中就能看出,作为岛国,地理因素产生的隔绝效应,让国家力量分散,也让国内交流受阻,从而对国家建设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就拿印度尼西亚来说,在占国土面积不到7的爪哇岛上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人口,而且这些人口中的一半集中在雅加达c万隆与泗水等特大城市内,出现爪哇岛上资源击溃匮乏c城市拥挤不堪c基础设施严重不组,而其他地方,比如苏门答腊岛c加里曼丹岛c苏拉威西岛与伊利安岛(新几内亚岛)等地区资源丰富,却因为地广人稀而导致基础设施落后的怪异现象。

    归根结底,就是“资源分布不均”。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印度尼西亚不可能顺利完成工业化,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成为现代化国家。

    从历史上看,印度尼西亚一直就不是现代化国家。

    别的不说,摆脱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之后不久就爆发军事政变,随后经历了长达数十年的军人独裁统治,即便在20世纪末实现民主大选后,印度尼西亚仍然没有能够摆脱军人干政的影响。

    正是如此,南海战争后,共和国并没有像扶持马来西亚那样对待印度尼西亚。

    当然,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局势也对共和国的基本政策产生了影响。

    南海战争后,共和国忙着对付日本,还得应付来自朝鲜半岛与南亚次大陆的威胁,所以无法在东南亚地区扩大战果。比如菲律宾倒向美国之后,共和国只能听之任之,没有采取任何针对性的行动。从后来的发展来看,2020年之后,共和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基本政策就是稳固守成,而不是积极进取。因为印度尼西亚南面就是澳洲大陆,澳大利亚是美国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大本营,也是该方向上的最后防线。用一些西方新闻媒体的话来说,除非美国输掉一场世界大战,不然绝对不会抛弃澳大利亚。也就是说,共和国不大可能在控制了印度尼西亚之后南下“登陆”澳大利亚。所以在是否要控制印度尼西亚的问题上,共和国当局就得做长远大算。虽然控制了印度尼西亚,能够获得一个巨大的市场,以及丰富的资源,但是却要与美国面对面的对垒,肯定需要投入巨大力量c甚至会付出惨重代价,能否从中获益肯定是个问题。相对而言,将印度尼西亚当成缓冲区,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抗,就能确保共和国在东南亚其他地区的霸权地位,甚至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新加坡,让美国退守菲律宾,扫除进军印度洋的障碍。

    由此可见,印度尼西亚的地位非常尴尬。

    当然,不控制印度尼西亚,不等于不占领印度尼西亚的市场与资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