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动荡的根源(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从2020年开始,共和国就逐步放宽了对印度尼西亚的贸易限制。要知道,当时全球性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大萧条,全球经济正像高山滑雪般的从顶峰冲向谷底,几乎所有国家都筑起了贸易壁垒,以出口退税等方式为出口企业提供巨额贸易补贴,国际贸易体系随时有可能崩溃。共和国在这个时候放宽对印度尼西亚的贸易限制,等于拯救了印度尼西亚,让数以百万计的印度尼西亚人获得了养家糊口的工作机会。

    当然,商人肯定是无利不起早,没有理由无缘无故的援助印度尼西亚。

    众所周知,大萧条对共和国的冲击远没有对美国的冲击那么大。甚至可以说,共和国是大萧条的受益国。根据共和国当局在2040年底公布的一份统计数据,在2020年到2029年,即大萧条期间经济环境最糟糕的10年,共和国实现了年均37的经济增长率,而同期全球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负的4。也就是说,共和国经济的相对增长率高达77。而在大萧条结束之后,共和国的经济相对增长率只有6(2033年,共和国经济增长82,而全球经济增长22)。由此可见,大萧条对共和国造成的影响,很多都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与之相比,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大萧条中遭受到的打击用“惨痛”都不足以形容。

    毫无疑问,贸易是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肯定得讲公平对等。

    共和国向印度尼西亚开放国内市场,印度尼西亚也得向共和国开放点什么。

    当然,以印度尼西亚的经济状况,如果在大萧条中向共和国全面开放国内市场,国民经济肯定会遭到重创,成千上万的国内企业被共和国的跨国公司打垮或者吞并,爆发新的浪潮。共和国的跨国企业也不需要印度尼西亚全面开放,因为在2020年之后,共和国跨国企业的正在集中力量在马来西亚c越南c泰国c缅甸c老挝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攻城拔寨,还得在南亚的巴基斯坦c尼泊尔c孟加拉国与斯里兰卡布局。半岛战争后,共和国花了很大的力气帮助朝鲜重建家园。日本战争后,为了准备攻打印度,共和国的经济政策开始转向国内,不再鼓励资本外投。总而言之,直到30年代末,共和国跨国企业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占领印度尼西亚的市场。在共和国的整个产业网络中,印度尼西亚只有一个作用:原材料产地。

    作为对等条件,印度尼西亚需要开放的就是资源开采权与出口许可权。

    2021年,共和国的3家企业就以合资c注资c以及融资的办法,控制了印度尼西亚最大的7家天然橡胶企业,而这7家橡胶企业控制了印度尼西亚80的橡胶院与接近100的橡胶出口份额。

    2023年,三坚集团在印度尼西亚发力,以兼并收购的方式,控制了印度尼西亚最大的3家锡矿开采企业与4架铝矾土矿开采企业,成立“三坚集团印尼矿业集团”,一举控制了印度尼西亚75的锡矿与85的铝矾土矿,并且获得了在印度尼西亚全境进行矿藏勘探的许可权,以及矿产出口许可权。作为区域产业发展战略,三坚集团没有在印度尼西亚开设矿产品加工企业,而是把加工厂设在了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的古晋,并且投资扩大了古晋港的吞吐能力。

    2024年,叶宏集团高调进军印度尼西亚,在1年之内就收购了3家石油开发企业与7家炼油企业,并且在得到泗水政府的保证之后,在马拉都岛(位于爪哇岛东面,与泗水隔海相望,有跨海大桥相连)投资兴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化工工业园,以生产化肥c农药与生物药剂为主。因为印度尼西亚的人口一直在以每年超过4的速度增长,所以叶宏集团的这次投资很快就收到了巨额回报。也正是如此,叶宏集团进军资源产业与化工产业,很快就成为了共和国的第三大资源产业集团。

    2026年,由李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