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四章 超级航母(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重庆”级航母的航空作业效率就是“上海”级的2倍。因为获得了更高的最大航行速度c更加宽敞的机库与飞行甲板等等因素,所以“重庆”级的实际航空作业效率是“上海”级的3倍左右。即便拿吨位做对比,“重庆”级的航空作业效率也是“上海”级的15倍。

    使用“双侧斜通甲板”的关键就是动力系统与建造舰体所用的材料。

    虽然“重庆”级采用了“三体冲浪船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航行阻力,但是要让1艘排水量高达175000吨(满载时更是高达210000吨)的超级航母以每小时130千米的速度航行,即便推进系统的转换效率高达70(磁流体推进系统的极限),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至少需要达到1200兆瓦,也就是相当于1座15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日常电能需求量。如果按照“上海”级的标准,即用2座可控聚变反应堆,单座功率都得超过600兆瓦。如果算上航母上各种系统c特别是自卫系统对电能的需求,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必须超过800兆瓦,而要为今后改进留余地,最好超过1000兆瓦。虽然在民用领域,可控聚变核电站的起始功率都在1000兆瓦以上,但是在军用领域,直到2040年可控聚变反应堆的输出功率才突破1000兆瓦,“重庆”级也正是在这一年正式定型。因为没有类似的动力系统,所以美国海军直到2044年才启动了与“重庆”级类似的超级航母建造工作。

    与动力系统相比,最关键的还是舰体承力结构用的材料。虽然高强度合金问世后,很多工程力学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在2030年的时候就有人预测,如果高强度合金能够大批量生产,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建造高度超过2000米的摩天大厦。问题是,高强度合金一直没有能够实现量产,价格贵得出奇。正是如此,虽然“重庆”级是第一种大规模使用高强度合金的大型战舰(高达7500吨,相当于3000辆dz一31d型主战坦克的用量),但是这些高强度合金没有用来制造装甲板,而是用在承力结构上,即用来支撑重达14万吨的水上结构。因为高强度合金的价格过于昂贵,所以只用来加强承力结构,而不是用来制造整个承力结构。美国在“超级航母”的造舰赛跑中落后共和国好几年,除了前面提到的动力系统功率不够高之外,与高强度合金产能不够也有很大关系。要知道,在2044年之前,美国至少有3家高端冶金厂投产。

    实际上,意义更大的还是“全封闭式舰体结构”。

    航母诞生初期,英国海军根据北大西洋上的气候条件,不惜牺牲航母的载机能力,采用了封闭式机库,并且取得重大成功。二战后,几乎所有小型航母都采用了封闭式机库,而美国海军青睐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采用的都是开放式机库(又被称为半封闭式机库),从而使超级航母的舰体结构基本定型。

    事实上,2015年后的很多战争都证明,开放式机库绝对是灾难的根源。

    问题是,要想回到封闭式机库的老路上来,首先就得解决材料问题。要知道,排水量在10万吨以上的超级航母所面临的结构问题,绝对不是二战中那些排水量在2万吨左右的航母所能比拟的。进入21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航母的排水量继续提高,最大航行速度由30节提高到45节,再提高到70节,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使得采用封闭式舰体结构边得十分困难。

    当然,封闭式舰体结构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安全问题。

    要知道,航空燃油很容易挥发,如果不能及时排到舰体外,就很容易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的“列克星顿”号航母就是由于航空汽油挥发后爆炸而沉没的。虽然现代航空燃料的安全性高了许多,但是总存在安全隐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