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一专多能(第4/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实际上,从作战使用上来看,在以舰队为基本作战单位的情况下,驱逐舰上的反舰导弹基本上都是摆设,毕竟在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里面,舰载航空兵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投射反舰导弹,而且战舰很难靠近敌人的舰队,也就不大可能获得使用反舰导弹的机会。即便在没有航母的情况下,也轮不到驱逐舰充当舰队核心力量,毕竟“青海湖”级驱逐舰为了降低建造成本,简化了通信与情报系统,并不具备舰队指挥能力,而顶替航母充当舰队核心力量的巡洋舰上有一定数量的反舰导弹,能够对付该级别上的海面目标。

    削减反舰导弹,也起到了降低造价的作用。

    不管怎么说,“青海湖”级是一种需要批量生产的大型战舰,设计时的计划建造数量多达54艘,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建造肯定会受到影响。要知道,就算把造价控制在“昆仑”级的50左右,“青海湖”级驱逐舰仍然受到了一些代表置疑,因为其单价是前一级驱逐舰的2倍,平均造价高达280亿元(按照2049年的汇率,约和90亿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海军类似战舰。

    与造价对应的,就是巨大的改进潜力。

    要知道,“青海湖”级与“昆仑”级舰体的通用率高达80,而且全面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式。换句话说,只要有需要,“青海湖”级驱逐舰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用相对简单的办法改造成“昆仑”级巡洋舰。因为巡洋舰在大规模战争中的意义明显超过驱逐舰,而且驱逐舰的建造难度与见早周期都比巡洋舰短,所以共和国海军可以借此,在不严重影响舰队战斗力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巡洋舰。虽然从现实情况出发,即便遭遇大规模战争,共和国海军也会首先考虑建造更多的“昆仑”级巡洋舰,而不是改造“青海湖”级驱逐舰,毕竟这么做的效益并不高,但是对美国来说,却必须高度重视这种可能性。要知道,按照《伦敦条约》的相关规定,在第三轮裁减工作开始前2年,也就是2052年底,所有缔约国将对条约中对常规军事力量的规定进行最后审议,确保在全面销毁核武器之后,不会使世界局势失去平衡。如此一来,美国当局很可能在2052年对共和国海军的扩张行动提出削减要求,而且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青海湖”级驱逐舰。

    正是如此,“青海湖”级驱逐舰成了一种让美国当局“坐卧难安”的战舰。

    当然,真正让美国当局不安的绝对不是水面战舰,而是共和国海军的传统优势力量。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