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转变思想(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海军。

    不管怎么说,陆军的主战装备是以数量取胜,不管是主战坦克c还是低空攻击机,大批量采购的时候,都是以百为单位,甚至以千为单位。海军的主战装备就不一样了,哪怕是装备数量最多的反潜舰艇,批量采购的单位也是艘,最多不过几十艘,如同航母这样的大型战舰的采购数量也就几艘。

    更重要的是,海军主战装备的设计周期更长,而且变动难度更大。

    虽然海军舰艇也早就采用了开放式架构与模块化设计,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海军定下了战术指标之后,都会订下一个价格,设计人员将据此首先确定战舰的排水量,然后再进行细节设计。拿航母来说,在确定标准载机数量为90架c持续作战15天c部署周期为6个月等战术指标之后,工程师就能得出一个相对合理的排水量区间,即到底是10万吨左右,还是15万吨左右。在确定了排水量区间之后,才会根据实际要求配制各个功能模块。如此一来,如果海军半途改变了战术指标,比如要求标准载机数量为120架c持续作战30天c部署周期为12个月,工程师就会将排水量从10万吨提高到15万吨,然后调整模块,等于一切从头再来。

    事实上,这就是“重庆”级航母折腾了10多年的主要原因。

    当然,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

    在确定了以防御为主的战略之后,航母的重要性就不那么突出了。要知道,航母绝对是以进攻为主的海面战舰,而且只有进攻才能体现出航母的价值。

    问题就在这里。

    中东战争c以及之前的印度战争已经证明,在未来海战中,航母的那点攻击能力很难在制海任务中对同等级别的对手构成威胁。以共和国的“上海”级航母为例,在搭载90架舰载机的情况下,以最大出动能力计算,即出动全部72架战斗机,其中24架执行护航与舰队防空任务,另外48架执行攻击任务,而且每架都携带4枚反舰导弹,也只能投送192枚导弹。在一支以1艘航母为核心,拥有1艘巡洋舰c2艘多用途驱逐舰与2艘反潜驱逐舰的战斗群的防空网能够在一次防御中拦截300枚以上的反舰导弹。也就是说,在规模相当的情况下,进攻很难打垮对手。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此之前的几场战争中,即便在印度战争初期,共和国海军也没有完全依靠舰载战斗机消灭过一支规模相当的印度舰队。

    受此影响,航母完全变成了活动的海上机场。

    问题是,在支持作战飞机方面,航母远不如海上基地。

    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航速等问题,海上基地是更加理想的航空兵支援平台。甚至可以说,只要磁感应推进系统成熟,空军发展的“空中基地”的支援能力都在航母之上。如此一来,航母存在的价值将大受影响。

    事实上,在2041年的时候,就有人怀疑过航母的存在价值。

    虽然有人认为,在2042年之前的战争体现不出航母的价值,毕竟在目的与规模都有限的战争中,争夺制海权的战斗并不具备决定性的意义,或者说交战双方在夺取制海权的问题上并不积极,所以航母很难在制海作战中有正常表现。在全面战争中,航母的制海能力,特别是战略机动与部署能力将完全体现出来。但是必须承认,在技术迅速进步的情况下,航母的这个优势已经不那么明显了。

    当然,在情况不明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都不会轻易改变海军建设方针。

    原因很简单,海军的建设周期最长,变动后产生的影响最大,所以在情况明朗之前不益做大幅度调整。事实上,历史上的强大海军都有类似的发展战略。拿英国来说,皇家海军横行全球的时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不积极进取的海军,很多新技术与新武器c比如蒸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