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新战术思想(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倍。

    相对而言,美国海军的处境更为艰难。

    从实际情况出发,美国对海权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共和国。从总体战略来看,共和国的海洋战略基本上是“西攻东守”,即竭力确保印度洋的霸权,在西太平洋上以防御为主。原因非常简单,共和国的主要盟国都在印度洋周边地区,集中分布在东南亚c南亚c海湾c中东与东非等地。更重要的是,共和国所需的主要资源中,将近80需要经过印度洋。即便进军南大西洋,也可以走印度洋航线,而不是太平洋航线。因此,共和国海军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印度洋的海权,而在西太平洋上,只需要守住由琉球群岛构成的外围防线,保证本土不受到直接攻击就足够了。受实际情况约束,美国海军必须两面开弓。西面,美国海军必须全力进军西太平洋,保护日本c菲律宾与澳大利亚,特别是确保菲律宾的安全。东面,美国海军也不能松懈,除了必须全力保证连接英国的北大西洋航线之外,还要为进军地中海c登陆非洲大陆c扫荡南大西洋做准备。更重要的是,美国要想在世界大战中击败共和国,就得充分利用澳大利亚这颗棋子,而利用澳大利亚的最好办法就是以澳大利亚为基地,挑战共和国在印度洋地区的霸权。也就是说,美国海军需要以澳大利亚为根据地,进军印度洋。由此可见,共和国海军只需要在一条半战线上作战,美国海军却需要在三条战线上作战,双方的处境可想而知。

    正是如此,即便在处境极为艰难的时候,美国都没有放松海军建设。

    换个角度来看,美国需要一支更加强大的海军。

    按照五角大楼在2050年提交给白宫的一份秘密报告中提到的相关内容,美国要想维护全球霸权地位,海军规模至少得是共和国的15倍。虽然这一论断没有多少凭据,显得过于武断,但是几乎所有美国人都认为,只有一支比敌人更加强大的海军,才能捍卫美国的根本利益。

    正是如此,《斯德哥尔摩协议》的谈判工作才拖了10多年。

    可以说,整个谈判中,最艰难的部分就是海军军控。后来,将海军战舰吨位由250万吨提高到375万吨,也是美国的主张,而且是以美国要挟退出协议,使《伦敦条约》第三阶段削减工作泡汤为要挟产生的结果。

    问题是,美国当局没有理由让共和国只建造250万吨战舰。

    如此一来,在共和国继续保持9支航母战斗群的情况下,美国海军至少需要保持12支航母战斗群,才能向国人交代。虽然为了提高航母战斗群的战斗力,美国海军一再削减其他舰艇,比如将两栖突击舰队的数量削减1半,将支援辅助舰艇的数量削减三分之一,从而使舰艇总吨位的三分之二都用在了航母战斗群上。但是按照前面的计算,美国海军最多只能拥有3艘新式航母,其余9艘航母均为2040年之前建造的老式航母。也就是说,即便美国海军在2055年之后保留了12支航母战斗群,其实际战斗力仍然不会比共和国海军高多少,双方基本上在同一起跑线上。

    当然,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日子都不好过,面临的问题也差不多。

    如此艰难的处境,让共和国与美国海军不得不在适当的情况下,加快新式战术思想的实践步伐。说直接一点,就是在战争爆发前,适当打造新的海上力量。

    2055年,共和国海军就获得了一笔总额7500亿元的特别采购费用(其中5000亿元在国防预算之中,另外2500亿元在当年年底追加),用来开发采购3套“综合海上基地”,以弥补略显不足的海上战斗力与军事投送能力。

    因为这一计划关系到了海军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其具体内容没有完全公开。

    事实上,也没有必要完全公开。

    按照n的报道,共和国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