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我行我素(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来说,对于一贯以保护国内市场与国内制造业为己任的欧洲各国政府来说,能够在航空制造业领域做出如此重大的让步,不但承受了巨大的风险,还顶住了巨大的压力。用伦敦金融时报的评论来说,空客与上飞签署的市场换技术协议是欧陆经济进入半殖民地时代的标志,也是“欧陆制造”在强大的外力下丧失独立性的标志,更是欧陆沉沦的标志。在这篇社论中,金融时报还大胆预测,如果欧陆各国不能及时纠正错误的经济政策,抵抗经济入侵,切实保护本土企业,不出十年,欧陆就将成为全球代工厂,沦落为二流c甚至三流势力。对此,撰写该评论的英国经济学家联合会公开呼吁,英国当局必须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以保护本土企业为己任。

    问题是,与当时备受关注的安全问题相比,这些经济上的话题根本没有吸引力。

    9月21日,裴承毅结束了为期3天的巴黎之行,搭乘大陆轨道交通运输公司的“欧洲之星”超高速磁悬浮列车前往柏林,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

    因为裴承毅的法国之行非常“低调”,记者没能在巴黎获得多少有价值的新闻,所以在裴承毅动身离开巴黎之前,绝大部分记者都提前赶往柏林,准备在德国首都大干一番,抢先报道最新消息。

    实际情况是,在到达德国之前,裴承毅的柏林之行就开始了。

    虽然德国政府早就宣布,总理将在柏林车站迎接到访的共和国元首,并且陪同共和国元首检阅德国警察部队的仪仗队,但是德国总理在参加了欧盟理事会的活动之后,没有返回柏林,而是去了巴黎,并且在9月21日以德国外交部接待人员的身份秘密登上了运送裴承毅前往柏林的列车。

    当然,德国当局没有对外公布这件事情。

    列车到达柏林车站的时候,裴承毅晚了半个小时下车,而一同到达的德国总理已经恢复本来身份,并且出现在了站台上。

    受此影响,在访问柏林期间,裴承毅仍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

    与在巴黎的活动一样,在柏林期间,随同裴承毅到访的共和国商贸代表团与众多德国企业签署了商业合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肯定是吉祥汽车公司与德国联合汽车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德国联合汽车集团是由梅塞得斯戴姆勒公司c大众公司cb等数家德国汽车公司合并而来,为欧洲联合汽车集团下独立运作的子公司,也是德国唯一的汽车产业集团。吉祥汽车公司就不用多说了,在2050年之前就超越上海汽车公司,成为共和国头号汽车生产企业。两家公司并没像上飞与空客那样,在欧洲合资建厂,毕竟欧洲汽车厂的产能早就超过了销量,处于严重过剩状态,再建新厂的意义并不大。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吉祥汽车公司将以“技术换渠道”的方式,获得德国联合汽车集团旗下的营销渠道,而德国联合汽车集团得到的则是即将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新式复合蓄电池的生产技术。因为涉及共和国的技术出口管制协议,所以德国企业只能获得组装技术,作为核心的16级复合蓄电池则由共和国企业提供成品。当然,德国联合汽车集团最需要的还不是车用复合蓄电池,而是磁悬浮推进技术。

    因为德国是欧洲汽车产业的大本营,法国的pac集团(即拥有雷诺c雪铁龙与标志等汽车公司的法国汽车工业集团)早已败下阵来,所以德国联合汽车集团此举,等同于向共和国企业打开了进入欧洲市场的大门。

    结果可想而知,英国等国新闻媒体的口诛笔伐肯定不会迟到。

    问题是,最让欧洲新闻媒体不解的是,裴承毅再次悄无声息的结束了对德国的访问。

    9月24日,在意大利当局的安排下,裴承毅与数位随访官员搭乘由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设计生产的ac2050型高速商务专机从柏林出发,飞赴罗马。

    这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