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醉翁之意(第3/4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式,让美国海军无法进入西太平洋,无法对共和国本土构成威胁,也无法打击共和国在西太平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为共和国在打垮了俄罗斯的战略力量之后,调整战略部署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最后就得在做到前面两点的情况下,有所作为,以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打开局面,为接下来与美国海军争夺太平洋上的霸权,进而取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赢得一个好的开端。

    再回过头来看发生的事情,不难发现,共和国海军的战术行动很有章法。

    首先就得承认,把航母战斗群派往小莅原群岛,绝对是一步妙棋。表面上看,这是共和国当局应对日益紧张的大陆局势,为了防止美国插手介入而做的防范性部署。再想深入一些,就会发现,随时可以北上的航母战斗群照样对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构成了威胁,把对手堵在了家门口。从战略角度出发,这更像共和国在展示西太平洋霸主的身份,让西太平洋地区几个不太老实的国家不要节外生枝。当然,还会有人认为,这一攻势部署也有扰乱美俄战略视线的作用,即让俄罗斯当局认为共和国在借题发挥,实际目的不是北上,而是要在太平洋上向美国开战。如果从现实角度出发,这一部署的最大好处自然是吸引了注意力,让外界把共和国海军在日本与朝鲜的军事活动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事实上,这一部署至少产生了前两个作用。

    关键就在最后一点,即如何在战争初期有所作为,积极主动的打开局面。

    出动航空兵不是难事,关键就是,航空兵无法完成全部打击任务,必须动用更加强有力的打击手段。

    别忘了,火力舰在2049年正式获得拨款,着手修改设计,在2051年动工建造。从时间上看,这正好与共和国发起军备竞赛,而且制订第一份战争计划吻合。虽然没人知道袁晨皓在2049年制订的第一份战争计划与实施的战争计划有多大区别,但是有理由相信,这两份战争计划肯定有关联,而且正是第一份战争计划决定了火力舰的命运,赋予了这种全新战舰独特的战术使命。

    从设计上来看,也能证明这一猜测。

    与美国海军在20世纪末提出的“武库舰”的概念对比后就能发现,火力舰除了在表象上与之非常相似之外,实质却截然不同。别的不说,火力舰是一种彻底模块化的战舰,别说各个火力单元,就连船体也是以模块拼凑的方式建造的,因此可以根据作战需求,即火力投送级别来自由调整排水量;而各个组成模块又具有接近百分之百的通用性,能够将效费比提升到极限。

    即便在几个标准模式下,火力舰的武器配制也是灵活多变的。比如共和国海军订购的第一批6艘火力舰的标准排水量均在55000吨左右(最高57500吨,最低53250吨),舰长均为255米c均采用双体水翼冲浪船型,动力c推进c导航c控制c生活保障等主要系统设备均一模一样,不同的,只有配备的武器模块。6艘火力支援舰,按3个标准配备武器。“导弹舰”只配备了1个螺旋电磁炮模块(装备1门标准口径的螺旋电磁炮,以及总计5000枚各类电磁炮炮弹),其余7个武器模块均为导弹模块,而且全部装填远程巡航导弹(每个模块有192具导弹发射架,以及576具导弹发射筒,其中192具装在发射架上,另外384具装在下方的弹药库内)。“综合舰”配备2个螺旋电磁炮模块,其余6个为导弹模块,其中4个装填远程巡航导弹,2个装填中程弹道导弹(每个有48具导弹发射架,以及96具导弹发射筒,其中48具发射筒装在发射架上,另外48具发射筒装在下方的弹药库内)。“炮火舰”配备3个螺旋电磁炮模块,其余5个模块中有3个为电磁炮弹药储存与运输模块,2个为装填中程弹道导弹的导弹模块。6艘火力舰既可编成一支舰队,也可以根据实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