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大转折(第3/8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代价,2艘攻击潜艇被护航战舰击沉,还有1艘在逃跑失败之后,浮上海面向围拢的护航战舰投降,但是与战果比起来,这点损失根本算不了什么。要知道,这支船队运送的是中东战场上集约集团联军急需的作战物资与武器装备,正是因为没有能够安全抵达,导致集约集团联军不得不在10多天之后主动放弃摩苏尔,退守巴格达。

    问题是,潜艇永远是破坏制海权的武器,而不是掌握与利用制海权的武器。

    仍然拿北印度洋上的战斗来说,gb5911船队几乎全军覆没之后不到1个月,共和国当局就组织了编号为gb5914的船队,将集约集团联军继续的物资送到了巴士拉。正是这次非常及时的增援行动,让集约集团联军在随后的战斗中顶住了西约集团联军的进攻,并且迫使阿尔梅尔放弃了进军巴格达的想法,使战线稳定了下来,也使西约集团联军在中东战场上的进攻行动达到顶点。直到战争结束,西约集团联军的将士也没有能够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巴格达!

    事实上,即便到了2059年底,美国海军的兵力也不足以发起进攻。

    原因很简单,美国海军得到了新的战舰,共和国海军也得到了新的战舰。

    美国海军接收第二批8艘“长滩”级主力舰之前,共和国海军就接受了8艘“唐”级主力舰。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唐”级与“秦”级的区别并不大,连命名方式都一样(这里的“唐”不是李渊建立的唐帝国,而是春秋时期的唐国),应该归为“秦”级改进型,没有必要单独成级,但是不管怎么说,在8艘“秦”级已经恢复战斗力之后,随着8艘“唐”级成军,共和国海军将拥有16艘主力舰,可以组建2支主力舰队,而美国海军只有8艘性能连“秦”级都比不上的主力舰,最多只能组成1支主力舰队。因为兵力相差过于悬殊,所以就算美国海军获得了有限的进攻能力,也很难扭转战局。

    更重要的是,这一差距还会随着时间拉到。

    众所周知,“秦”级与“唐”级都是在战争爆发前设计c并且开工建造的主力舰,因此严格按照规划施工,服役时间不比战前规定的早多久。从第三种主力舰,也就是备受注目的“汉”级开始,就是在战争期间建造的了。虽然开工时间晚,但是建造工作安排得更加紧密合理,也更能节约宝贵时间。别的不说,“汉”级主力舰的模块化程度比“秦”级高出了好几个级别,因此船台施工基本上就是将舰体模块组装起来c工程周期仅有6个月,下水后的舾装工作也是组装上层功能模块c工程周期也只有6个月。如此一来,在所有模块都能以流水线的方式生产c即不占用建造周期的情况下,在第一批8艘“汉”级于2060年3月底交付之后,将在2060年9月底交付第二批8艘,然后就能以每3个月一批的速度(主要是用来建造“唐”级的船台也参与了建造工作),交付其余批次。由此可直,到2060年底,共和国海军建造的主力舰将多达40艘,比美国海军多出8艘,如果算上8艘被击沉的“长滩”级的话,则多出了16艘。

    在实力不如对手c而且预期无法赶超对手的情况下,美国海军选择被动防御,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当然,美国海军并没因此放弃希望。

    从战后获取的资料来看,美国海军在2059年初,也就是雅浦海战后就制定了一份比较详细的战争计划,其核心思想就是利用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巨大战略优势,稳守各条主要战线,以空间换时间,争取在2到3年之内扭转不利局面。也就是说,要到2060年底c甚至要到2061年,美国海军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更重要的是,要想达到这个预期,美国海军必须充分利用西南太平洋地区的众多岛屿基地,并且迫使共和国海军攻占这些岛屿,以此消耗共和国海军的兵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