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添油加醋(第1/8页)  国策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章 添油加醋

    从纯军事角度出发,在兵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防御方应该主动收缩防线,缩小防御区域,增强防线上的兵力密度,并且造成进攻方战线加长c兵力密度降低。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防御方就能在局部战线上获得兵力优势,并且将优势转化为胜利,然后积少成多的扭转战场态势。

    战略层面上,这一军事理论就是用空间换时间。

    可以说,这是大战期间,美国的主要战略,甚至可以说是美国的唯一战略。

    当然,总体战略上的被动,并不等于在所有战线上c以及所有时间点上都被动。换句话说,如果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理论不能带来胜利,反而使美国变得更加被动的话,美国当局也不会采用这一战略理论。

    太平洋战场这,这一理论的有效一面就体现得非常清楚了。

    虽然到2062年初,共和国海军在兵力总量上拥有绝对优势,而且这一优势还会随着时间扩大。当时,双方主力舰队是9比4c航空舰队是2比4c两栖舰队是12比2c海上基地是32比8c运输船队是112比42c潜艇是648比482c作战飞机是86000比42000,就连陆战旅也高达144比58。也就是说,如果考虑到舰船c飞机与陆战队的单位战斗力,美国海军的实际作战能力仅有共和国海军的3成左右。问题是,如果将这个数据当成分子,将双方控制的海域面积当成分母的话,占优势的就不是共和国海军,而是美国海军了,因为当时共和国海军控制的海域面积相当于美国海军的12倍。也就是说,在单位面积内,共和国海军的兵力只有美国海军的四分之一。虽然这种对比的现实意义并不大,毕竟共和国海军不会把作战舰队放在后方,而会把兵力集中在前沿战线上,但是这个数据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在海洋战场上,共和国海军的优势并不像兵力数据那么明显,在某些方面c甚至是某些至关重要的方面,共和国海军还不如美国海军。

    当时,制约共和国海军的主要因素不是作战舰队不够,而是支持作战舰队的力量不够。

    这就是主动退缩,造成对方战线拉长所带来的直接结果。

    暂且不说进军大西洋,就拿太平洋上的战斗来说。大战初期,共和国海军在西太平洋上活动,就算从上海到关岛,航线长度也不过3000多千米,从那霸到关岛更是不到3000千米。随着共和国海军一路高歌猛进,这条战争航线的长度也由3000千米一路增加到接近20000千米。也就是说,向前线运送相同的物资,需要花7倍的力气。或者说,需要更多的后勤保障力量才能为作战部队提供足够的保证。与之相对的,则是美军通过主动收缩防线获得了更大的兵力密度,也就获得了更大的防御强度,使得共和队进攻难度成倍增长,因此对兵力需求也就成倍增长。受此影响,支持陆战队在中美洲地区登陆所要提供的保障力量将是登陆关岛的30倍。由此带来的影响,不但不能忽略不计,还足以使共和国当局在制订战略计划的时候格外小心。

    可以说,正是如此,海军才调整了建造计划。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早在2060年初,也就是共和国海军还没有进军西南太平洋的时候,最高统帅部就利用超级计算机对进军美洲大陆的作战行动进行了一次概略分析,而分析要点就是评估兵力投入。即便将登陆地点选择在兵力密度较地的中美洲地区(这意味着不能直接进军美国本土,必须在控制中美洲地区之后进军加勒比海,再从加勒比海北上进军大安德列斯群岛,比如古巴,然后再攻打美国本土),所需兵力也是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10倍以上。照此推算,保障船队的规模将是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数百倍。毫无疑问,这个分析结果非常不现实。要知道,为了攻打马里亚纳群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