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不经烧,反而是干透的土坯锅能承受高温。其实张小青是误打误撞,已烧好的陶锅是泥土已结晶成形,再经高温则发脆易坏,那未烧过的土坯锅在没有形成结晶前,反而不容易坏。
管不了太多了,张小青把这破锅扔掉,重新添煤再放上一个土坯锅,里面再放上两块“碗铁”,让福托加紧抽拉风箱,在纯青的炉火中,两块“碗铁”慢慢融化成一锅铁汁,张小青不断的把铁水面上飘浮的一层“铁灰”用勺子撇掉,直到铁水面上的“铁灰”只有薄薄的一小层,才把铁水舀出来倒在一个方形的土坯模里,张小青的第一步只想做一只铁砧,张小青不再管炉火怎样,等铁砧冷却拆除土坯,用他的军刺在上面刻划,现出白而亮的划痕,用铁锤打击,表面出现凹迹,却不再碎裂。张小青知道,自己是真正有铁了,这时炼出的铁应该属于“白铁”,不是钢,硬度和柔韧度都差了许多,要想炼成钢,不仅要把“白铁”回炉,还要添加其他金属,而且要比现在的炉温要高。所谓百炼成钢,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张小青不知道要添加什么其他金属材料,就算知道,他又到哪里找去?做到这一步,生产出白铁,够了!
接下来就要打制成各种各样的铁器,张小青首先要做一个铁锅盖,盖在坩埚上以保持坩埚内的高温,要做一个大一些又顺手的铁勺,他还要做一个简单的铁钳、大铁锤,锤打铁器时用得着,从后世带来的那个铁锤还是有些显小,还要做各种各样的铁器模具。要想快,就得先有一批趁手的工具才行。
拉风箱是个苦活,福托罢工,找谁好?张小青只能自己先来。
张小青花了一天的时间来做这些工具和模具。所谓磨刀不负砍柴工,这使得他以后的工作方便许多。
张小青第一批做出的铁器是铁斧,先浇铸成形,然后再经过多次锤打和淬火,十八只铁斧头批量产出,试了试刃口,很满意,硬度比那个铁砧明显高,显然是有锅盖的坩埚内温度比无盖时的温度高导致的结果,虽然没有从后世带来的那两只钢斧头那么锋利,也能轻松砍倒一棵大树,就算钝了,在石头上磨几下就好。
第二批制作的是砍柴刀,这东西好做,倒出刀模后锤打成型,就是淬火的时候有的会断裂,最后只拿到十六把砍柴刀。
第三批制作的是五只铁犁头和五只铁耙,张小青在锤打这五件犁头的时候很伤脑筋,想让犁过的土全部翻向外边就得在犁头上加一片曲铁,加上犁头是空心的,淬火的时候会出现裂隙,浪费不少浇铸出来的模型。铁耙反而好打制一些,虽然耙齿在淬火时也断了不少,最后总算成功。
张小青花了三十六天的时间,得到十八只斧头、十六把砍柴刀和五只犁头五个铁耙。看着这些东西,张小青感慨,从矿石到变成能用的铁器,不停息的提炼、浇铸、烧热、锤打、淬火,这中间只要有一环出现挫折,这些铁就得回炉再炼,“千锤百炼始成才”这句话真的没有错。两百多块“碗铁”最终只有一半“成才”,其余的成分,不是在提炼的时候被撇掉,就是在锤炼中报废。就连自己在炼铁过程中,也得到锻炼,每天的高体力劳动,每天都要吃大量的肉食才能算饱,现在的张小青,感到全身充满爆发力,特别是两只手有劲,原因是右手挥铁锤打累了,就换左手,不停息的锤锤打打,耐力也好了许多。在军校张小青学过气功,只是入门,他在锤打铁器的时候也暗地里“运气”在手,也不知道效果如何,反正精神焕发,两手也感觉充满活力就是。最对不住的也是这两只手,一年前这两只手白白嫩嫩,现在满是老茧和烫伤的疤痕,这都是炼铁的副产品。
张小青把这些东西放在族中的“三老”、长老和管事们面前的时候,入眼的是各种各样的表情,有惊奇、有激动、有不解,张小青恍然大悟,族人们知道斧头和柴刀的功用,对于犁和耙,用来干什么却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