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让袁崇焕复出的圣旨一直杳无踪影。
好消息没有,坏消息却接连不断,“袁崇焕是大汉奸、卖国贼”的叫骂声更是传遍了皇宫内外和城乡的各个角落,袁崇焕有罪而且罪大恶极似乎已成朝堂内外朝野上下人们的共识。
到了六月中,最坏最坏的消息终于传来,袁崇焕的罪名确定了――那是朱由检在平台召见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科道掌印官及锦衣卫堂上官等文武大臣时,张张嘴就定下来的铁案,自然也很快就写在了圣旨上,共有九宗大罪:“袁崇焕托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僧),坚请入城,种种罪恶。”
也许皇上觉得还不解气,紧接着又有一旨,给袁崇焕加上了更大的罪名:“谋叛欺君,结奸蠹国。斩帅以践虏约,市米以资盗粮。既用束酋,阳导入犯,复散援师,明拟长驱,及戎马在效,顿兵观望,暗藏夷使,坚请入城,意欲何为?致庙社震惊,生灵涂炭,神人共忿……”
而在后来戒谕廷臣时,朱由检更将袁崇焕的罪名提到了“通虏谋叛”的地步:“袁崇焕通虏谋叛,罪不容诛。尔廷臣习为蒙蔽,未见指摘,今后有朋比行私、欺君罔上者,三尺具在。”
加在袁崇焕身上的罪名越来越大――但在三法司审讯袁崇焕的案卷里,却没有袁崇焕一句认罪的供词。单就“通虏谋叛”而言,既没有太监杨春和王成德对袁崇焕的指控,也没有谢尚政对自己老朋友老大哥和老上司的指证,只有太监曹化淳传达皇上的几句口谕:“袁崇焕暗通建虏,已有太监杨春和王成德揭发在前;其谋叛朝廷,也有副总兵谢尚政首告随后。证据确凿,毋容置疑,当速结案。”
尽管一直找不到证据,可朱由检依旧执意罗列袁崇焕大罪,他甚至也不怎么理会梁廷栋给他出的“不必言为款为叛”而将袁崇焕立付西市的主意,既向朝野表示了他欲置袁崇焕于死地的决心,又要掩人耳目以达到其制天下人之口的目的。
在刑部大狱一名书吏的记录里,写着谢尚政到狱中看望袁崇焕时和袁崇焕的一段对话:
谢尚政:“大哥,小弟看你来了……”
袁崇焕:“啊,是谢参将,听说你已经当上副总兵了。看这身打扮,我也该称你副总兵大人了――是不是啊?”
谢尚政:“大哥……”
袁崇焕:“这里没有大哥,只有犯官袁崇焕!想不到你一个屡立战功的将军,却也学会了看风使舵,学会了告密诬陷!”
谢尚政:“他们说要将……将我一家大小全下狱,大……大哥,你知道弟妹那病……病怏怏的样子,还有那两个小侄子……我真是万不得已出于无奈的呀。”
袁崇焕:“这么说,你是被逼的喽?”
谢尚政:“还有皇上……小弟不能逆……逆了皇上……梁大人他们都说这也是对……对皇上的……忠心……”
袁崇焕:“忠心?哦,说起忠心,我倒记起来了,副总兵大人姓谢名尚政,还有字称作忠义呢!这天底下没有比你再忠再义的人了!”
谢尚政:“……”
袁崇焕:“怎么不说话了?”
谢尚政:“大哥……我对不起你……对不起……”
袁崇焕:“不用再支支吾吾了――人生一世,少有百年,总有走到头的时候!你去吧,作你的副总兵、讲你的忠和义去吧。你虽然出卖了我,我也不为难你。我只要你扪心自问:你的所做所为对得起良心吗?你看黑子,虽然是一条狗,不会说话,却通人性!也知道忠与奸、善与恶、好与坏、是与非……我没有白白收养它。可你呢?在辽东那个拼战疆场的你呢?如今到哪儿去啦?亏你还指天发誓,说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