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三章 晋身之阶(第1/2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大阁员可不知道,被他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的皇上只不过是在另外一个时空碰巧上过一门《中国数学史》的选修课,隐约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又有心大兴实学,弥补八股取士的不足,便命人将坊间所有百工之书搜罗过来恶补了一番而已。否则,依他一个工科学士的水平,画出神龙炮的图谱就已经是勉为其难了,又怎能将那些光名字就十分拗口的古典数学文集信手拈来?!

    不过,当了这么久的皇帝,朱厚早就习惯了听这样的颂圣之言,坦然受了阁臣们的阿谀奉承。加之大事已定,他的心情十分愉快,便笑着说:“各位阁老都是历经科场之人,说了这半天八股时文、科举取士之事,想必也都烦了。朕这里有一副字,还请各位品评。”

    对于皇上突然转变话题,四大阁员心里不免大为疑惑:莫非是皇上自觉于书道颇有收获,兴致所至,写了一幅字让他们鉴赏?又或者,皇上新近得到了一幅名家大作,爱不释手,便让他们一同来欣赏?

    来不及仔细思量该如何说些既得体大方,又能令皇上心花怒放的奉承话,御前侍候老既然都这么说,那便真是好字。张居正,把这幅字好生收起来,朕得空之时再好好赏玩。实话说与你们,这幅字仍是方才那位落第生员所做。不过,他纵有这般本事,竟也只能流落市井,靠卖字画为生,真是可惜可叹啊!”

    皇上已经把话递到了嘴边上,而且李春芳既然已经想起了俞大猷之事,自然知道该怎么做,当即说道:“既是这样的风流儒雅之士,流落市井确是可惜。书画相通,此子书法如此神妙,想必也精通丹青之术,臣以为可诏选其入画院任待诏,扬其所长,一挽画院江河日下之颓风。”

    唐宋以来,朝廷都设立有御用画院。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初,也恢复了御用画院,将工于书画之人罗致其中,绘制宣扬君臣伦理关系,或帝王后妃肖像及日常行乐图,也创作山水和花鸟等题材的作品。明朝画院于宣德、成化、弘治年间最为兴盛,虽比不上唐代那样兴盛,也出过不少名噪一时的大画家,留下了许多佳作。不过,至正德以后,便逐渐消沉了下来,倒是在江南地区随着工商业比较发达,进而带动了市井文化的发展,琴棋书画等清雅之业也跟着兴盛了起来,比较著名的有浙派、吴派等。被人称为明朝第一却潦倒终生的戴进、以雄壮奇逸的笔墨风格著称一时的吴伟便是浙派巨匠;而人们熟知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文征明等倾动天下的名画家,则是吴派的代表人物。这是闲话,略表即止。

    朱厚虽说对书画一窍不通,但他猜想,画画大概不同于做诗写文章,不需要生活积淀和人生感悟。进了画院,既能衣食无忧,心无旁骛地从事艺术创作,又能悉心揣摩皇宫里珍藏的历朝历代的艺术精品,对于徐渭书法、绘画技艺的提高大有裨益,怎么说也比街头卖字画为生更利于他的成长和发展,这也是他苦心孤诣为徐渭谋划的晋身之阶。听李春芳这么说之后,当即点点头:“李阁老说的是。那就由你举荐他入画院吧。”

    “臣遵旨。”李春芳躬身说道:“请皇上示下此子姓名。”

    “此人姓……”朱厚正要说出姓名,突然又打住了话头,说:“大凡有才之人都狂傲不逊,杜甫不是有诗说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吗?朕还是先着人问问,若他有意入画院任职,再由你上疏举荐。若是不愿,也不好勉强他。”

    皇上如此礼贤下士,令四大阁员不禁愕然,继而都大为感动。尤其是李春芳,亲眼目睹皇上对文武英才都是如此看重,更是心神激荡得难以名状,不过,对于皇上为何一再暗示自己,并指名由自己举荐,他还是有些疑惑。直到几天之后,他接到时任浙江学政的同乡王开林派亲信家人送来的密信,才终于明白了过来:原来皇上一直是在给自己留颜面啊!这固然是皇上为稳定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