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大明海军(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戚继光笑着问道:“老汪,你说,我军是为何名?”

    汪宗瀚一愣:“东海舰队啊!哎,我说,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是什么喜事吧!”

    戚继光还是不回答,仍笑着问道:“全名呢?”

    “大明水师东海舰队啊!怎么了?”

    戚继光摇头晃脑地说:“非也,非也!”接着,他正色说道:“皇上已为我军赐名曰‘大明海军’了!”

    “海军……海军……”汪宗瀚念叨两遍,猛地一拍巴掌:“嗯,海军!这个名字真带劲!驰骋四海,劈波斩浪,是比原来叫水师带劲多了!”

    戚继光却又苦笑道:“带劲归带劲,能不能叫这个名字,皇上还有条件,所以未曾明发上谕命我军更名,也未曾载诸于邸报之上。”

    汪宗瀚急切地问道:“什么条件你快说说。”

    “肃清东南海面的倭寇。”

    汪宗瀚不以为然地说:“嗨!那是我们自家的差事,还用皇上再三嘱咐?当兵吃粮,就要杀敌报国,玩命儿地练了这么久,不就是要送那帮小鬼子回他姥姥家吗?干不了这个,我们还不如拿把刀把自个给抹了,或是自个跳到海里去喂鱼!”

    “话是不错,可也不能掉以轻心!”戚继光说:“皇上也知道,我军船坚炮利,训练有素,论战力,那些游兵散勇、剽掠为生的倭寇根本不是我军的敌手,但皇上说了,这是我大明、乃至我泱泱中华天朝上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战,不可不慎,除了‘慎于初战’的上谕外,还赐给我军一句话,曰‘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殷切嘱托我东海舰队定要慎重对待,打出我大明的国威,打出我大明海军的军威!”

    汪宗瀚感慨地说:“圣心深远啊!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军上下定奋勇杀敌,不负皇上厚望!”

    “不错!”戚继光激动地说:“皇上对我军也是信心百倍,料定我军定能不辱使命,已提前赐下我军战号了!”

    汪宗瀚惊喜地说:“哦,是吗?”

    “这便是我方才说的那件天大的喜事!你且稍等片刻。”说着,戚继光起身,进了帅帐后面的寝帐,随即双手捧出一个覆盖着明黄绸缎的扁长盒子,恭恭敬敬地摆在帅案上,带着汪宗瀚和徐渭行叩拜大礼之后,才小心翼翼地打开了盒子,取出了一张条幅,缓缓地展了开来,八个苍劲古朴的隶书大字展现在汪宗瀚的面前:“首战用我,用我必胜”,条幅的下方,正钤着一方朱红色的大印,看那印上的字,竟不是皇帝给藩王大臣题词赐墨时盖在条幅之上的“精一执中”四个字,而是专用于命将出师的诏书上的“皇帝行宝”!这可是罕有的殊荣,皇上御极二十六年,很少为边军赐墨,而加盖“皇帝行宝”,只有此前平叛军徐州大捷之后的赐诗!

    其实,以朱厚那笔臭字,怎敢随意给人题字赐墨?不过,内阁首辅严嵩却是国朝数一数二的大书法家,有他在,还用皇上亲自动笔吗?而且,象这种代帝题书的差事,是人臣难得的殊荣,严嵩自然很识抬举的乐此不疲。

    当然,让严嵩代笔可不只是朱厚为了藏拙,还有一层用意:要成立大明海军,可不只是改个名字那么简单,后面还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六部和各省配合,都需要内阁协调,怎能撇开内阁?

    论说象这种关乎军制之大事,怎么也应该下令由名义上掌管全国军令、军籍的五军都督府和实质上掌管全国军政的兵部会商,至少也应该跟内阁分管兵部的次辅李春芳商议酌定,不该单单把严嵩这个首辅一人找来。可是,朱厚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找严嵩。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无论是五军都督府硕果仅存的几位大都督太师英国公张茂、太师成国公朱至孝和少辅威远侯陈世昌,还是内阁次辅李春芳,都有那么一点大汉族主义的思想,始终坚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