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科技进步(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比之军事和民政方面的成就,大明王朝在科技方面的进步更令朱厚欣喜若狂。

    这几年里,明朝成立了兵工总署,开办了怀柔铁厂,在山西、山东各地开办了多处煤矿,并通过制造神龙炮和火枪,培养和锻炼出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如军器局的胡渭奇等人,科学知识已经超过了最早仿制改进佛郎机炮的何儒,几乎能和朱厚这个工科学士进行学术层面的平等交流。于是,朱厚就开始疯狂剽窃后世几百年无数科学家、发明家的伟大成果,甚至有时候只是小小的一点提示,就能使得大明朝的科学技术水平猛地蹿上一个新台阶,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肩负着武器研发、制造任务的兵工总署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并在军工转民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俨然成为引领全国科技进步的主力军,成为军事需求刺激科技发展的一大典范!

    比如说,朱厚根据诺贝尔的方法,将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按3:1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就得到了他原来的那个时空人人都知道的黄色安全炸药。这种黄色安全炸药自然也是按那个时空的作法,用金属管装雷酸汞制成雷管来引爆。后来他更进一步先用硝化纤维制成胶棉,再把它与硝化甘油混合起来,制成了胶质炸药。这种炸药不仅比硝化甘油炸药具有更大的爆炸力,而且具有更安全、不溶于水、容易加工成各种形状等优点。诺贝尔当年走到这一步用了15年时间,死了包括自己弟弟在内的5名助手,却在一眨眼的功夫就被那位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工科学士剽窃了――这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还多亏了中国几千年来无数民间化学家孜孜以求长生不老,虽说没有炼出什么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制造炸药所需的那些原材料几乎一样都不缺,随便捣鼓捣鼓就能派上新的用场。

    之所以从嘉靖二十三年将七成半的硝石、一成的硫磺和一成五的木炭这一黑火药的配方赐给兵工总署,用于制造神龙炮的炮弹和震天雷,一直到嘉靖二十六年,用了整整三年时间才推出新式炸药,那也是因为朱厚一来看不懂炼丹秘方上面那些名字很生僻的化学原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二来他更担心安全问题,考虑到黑火药已基本能满足神龙炮和手榴弹的需要,就对是否使用新式配方一直犹豫不决。

    话又说回来了,这三年时间他也没有白等:兵工总署军器局培养出了一大批有制造火药经验的工人,这些人常年跟爆炸物打交道,最是小心谨慎,进了厂区连大气都不敢出,再经过了一番更加严格的培训,都能胜任制造新式炸药的工作。有了这一基础,朱厚才敢放心地把新式炸药和雷管的制法赐给了兵工总署军器局。兵工总署军器局试验之后大为震惊,不但将炮弹、手榴弹的装药完全改成了新式配方,还广泛应用于采矿、筑路和水利工程。

    朱厚还不满足这些成就,更得陇望蜀地想把威力更大更安全的tnt也操练出来,只是因为他还没有想好三硝基甲苯的量产方法,才避免了这一杀人利器提前几个世纪降临人间。

    在火器制造方面,被士兵们习惯称为“震天雷”的手榴弹就不用说了――有了雷汞和雷管,手榴弹的延时性就有了保证,安全性能自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兵工总署经过测试,回奏皇上说,兵士扔出手榴弹之后,呼吸两次才会爆炸。朱厚在心里默算一下,他们说的意思是手榴弹大概有五到七秒种的延时,由于火药威力还是不及现代,兵士只要能在这段时间把手榴弹扔出五丈开外,基本上能确保不伤及自身,一个普通兵士只要经过基本训练就能做到这一点,从此手榴弹就成为明军的制式装备,而不再是经过专门训练的掷弹兵或神机营兵士的特种装备。

    在北京保卫战中初次登场就大显神威的御制神龙炮也不用说了,经过了北京保卫战和平定江南叛乱两场大战的实战检验,兵工总署的制炮技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