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二章 再生事端(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嘉靖二十六年会试大比的琼林宴上,新科进士杨继盛上呈了一副《流民图》,掀开了震惊朝野的山东莱州瞒报灾情一案;接着,海瑞上呈了那道惊天动地的《请抑内官重阁责疏》,将朝堂闹了个天翻地覆,朱厚趁机对大明王朝内阁、司礼监两大权力中心并行的政治格局进行了改革,从司礼监手中收回了批红大权,撤裁了臭名昭著的东厂,消除了太监干政的弊端,理顺了国家政体,又因担心内阁事权加重,严嵩这个老奸臣弄权乱政,便将严嵩的死对头、前任内阁首辅夏言起复出任内阁资政以牵制严嵩,还设立了御前办公厅,埋伏下了日后架空内阁的伏笔。这一系列的朝局人事变动,海瑞可谓功不可没,其后严嵩举荐自己的亲信、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高耀出任湖广巡抚,朱厚担心身为严党要员的高耀营私舞弊,就将海瑞擢升为都察院监察御史,巡按湖广。

    别看监察御史只是个六品官,可是,当时皇上的这一安排,却令严嵩食不甘味、卧不安寝了好几天,不但为好友高耀捏着一把汗,甚至还担心自己的圣眷衰了。严嵩之所以会这样惶恐不安,概因巡按御史一职位卑权重,皇上用与他往日有怨的海瑞巡按湖广,很明显是冲着高耀去的。

    明朝最重视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尤其重视进一步强化秦汉开始形成,唐宋得到加强的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原则和传统。洪武十年,在都察院分道设置了巡按御史。由此而始,巡按御史逐渐成为中央对地方的主要监察力量和都察院在各地的派出机构。宣德五年,为了解决都指挥使(管军)、布政使(抚民)、按察使(执法)的一省三司不相统属,相互掣肘,以致怠废政务的问题,在各省或某重要地区设立巡抚一职,由朝廷委派都察院官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初设之时只是在本省“往来巡抚”,与布政司合署办公。景泰、天顺以后,各地巡抚陆续开府建衙,虽仍为隶属于中央的都察院官员,却在实质上已成为牧民一方的封疆大吏,并逐步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衙门成为新的省级权力机构,统辖三司。

    尽管在景泰四年以后,巡抚均挂都御史衔,但是,巡按御史并不是对巡抚,而是直接对中央都察院负责,在履行职责时仍保持独立性,巡抚不得干预,但巡抚所行之政,巡按却可查核纠劾,在巡抚和总兵、中官及三司、郡县官发生互讦时,也由巡按御史勘核上闻。成化十八年五月,命巡按御史每年将镇守总兵和巡抚都御史的政绩奏上听勘。嘉靖十一年朝廷重定抚、按职掌时又明确规定:“其文科武举,处决重辟,审录冤刑,参拔吏典,纪验功赏,系御史独专者,巡抚亦不得干预。”;“地方之事,俱听巡抚处置。都、布、按三司将处置缘由,备呈巡按知会。巡按御史出巡,据其已行之事,考查得失,纠正奸弊。”因此,尽管明代巡抚集三司之权为一体,作为中央派驻地方的代表总揽一省之军政,被视为“封疆大吏”;另一方面,又必须作为地方官接受巡按代表中央所进行的纠举督察。

    严嵩揣摩圣意一点也没有错,朱厚派海瑞巡按湖广,用意确实不外乎是监督高耀而已。但是,高耀担心被奉旨巡视江南的夏言抓住什么把柄,就任以来一直循规蹈矩,既不敢怠废政事,更不敢借机敛财,饱受战火涂炭的湖广一省在他的治理下,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海瑞也就没有与他多生龌龊。

    不过,海瑞的这道奏疏所参之人虽不是高耀,却比从二品的挂都察院副都御史衔巡抚湖广的高耀品秩还要高,甚至比特加从一品少师衔的内阁资政夏言和内阁首辅严嵩都高,他所参的人是如今大明王朝硕果仅存的天湟贵胄、荣亲王朱厚熘――阿宝亲王是也!

    即便海瑞参奏的是有千里报讯之功的活宝王爷阿宝,朱厚倒还不至于那么生气――朱元璋的龙子凤孙是什么货色,朱厚心里早就有数,否则也就不会借着江南叛乱之机,将那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