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七章 钱法之危(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见皇上已经不耐烦,吕芳不敢再装假,沉吟着说:“诚如严老先生所言,海瑞在朝野清流士林中颇有人望。依奴婢之愚见,若是将他罢官撤职,势必会招致朝野上下的非议责难;但若是下旨褒美,既拂了夏老先生的面子,更令天下藩王宗室寒心,也不妥当。只是,海瑞任职湖广期间,与同僚多有不睦,今次受了荣王千岁那样的当众羞辱,那些没有识见的小人势必轻慢于他,他也万难再在巡按任上有所作为,主子还是给他挪个位子为好。”

    接着,他又赶紧补充说道:“海瑞既有才干,又有慨然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主子一直看好并悉心栽培他,也正是看中了他慷慨任事,不计家身的千古名臣风范。将这样的人调任闲职,既是浪费人才,又有违主子初衷,更让人觉得主子处事不公,有损主子千秋圣名……”

    朱厚感慨地说:“朕为难的就是这个。他这人最是迂腐顽固,抚民一方难免与上司衙门生出龌龊;又一向鄙视经济之道,不利于推行朝廷重商恤商的新政。朕思虑再三,也只有把他放在监察御史的位子上,用他来举劾不法、惩贪肃奸。可你也说了,他已万难在湖广官场立足,要么调任他省,要么回都察院,可这么一来,朕总是觉得有些亏欠了他,毕竟他是为了朝廷之事受辱的嘛!以他那样至刚至阳的性格,没有一死以全名节,朕还要感谢荣王世子朱载昀和赵隐连夜去给他登门赔罪呢!”

    听到主子这么说,吕芳心中有了底,便说:“奴婢闻说张居正在奏疏中提到银贱铜贵之事,马老先生及户部商议之后,奏请朝廷增设云贵铜政司……”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厚就抚掌大笑起来:“好我的吕大伴啊!原来你是要把这天字第一号肥缺给海瑞啊!”

    原来,当日张居正听海瑞说起银铜比价的变化,觉得事关朝廷财政根本制度,就放在了心上。回到昆山之后,他仔细琢磨,终于明白了近年来出现银贱铜贵现象的原因之所在:

    其一,国朝废弛海禁,增开海市之后,大量的白银从东南亚和日本流向中国,虽说缓解了朝廷实行一条鞭法等税制改革而造成的货币短缺的压力;但由于贸易大量出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白银等贵金属货币的贬值;

    其二,恢复对日贸易之后,日本大量进口中国的钱币,还大量收购铜器,商人把铜钱收来熔炼铸成铜器,卖给日本,转手就是十几倍的利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铜币的短缺。

    接到张居正的奏疏之后,朱厚想了很久,越想越是毛骨悚然:

    由于明朝严禁私铸制钱,那些因成色不足而被俗称为小钱、恶钱的铜钱无法进入流通领域,由官方货币发行宝泉局和宝源局铸造的制钱还能维持相应的购买力,农民和小手工业者日常使用的货币主要为铜钱,银贱铜贵的问题对他们的影响不大。因此,它的危害一时还看不出来,只是让征收赋税的官员差役从银铜差价中捞到了不少好处。

    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海外贸易的发展,白银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从长远来说,银贱铜贵的问题对国家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危害――所带来的两大弊端一是由于白银是海外贸易的主要支付工具,银价贬值,购买力下降,等于变相抬高了商品的价格,降低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和竞争能力,不利于对外的贸易倾销;二来也会引发国内通货膨胀,使得本来就刚刚起步的资本主义萌芽遭受极大的冲击。

    银两制度是一种适应中国封建经济的货币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白银自汉朝起就被充当货币,进入流通领域,但一直是按重量行使,属于称量货币,不但麻烦,还有种类繁多、形状不定,成色不一、难以折算等诸多缺点,很难适应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形成全国统一市场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尽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