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章 调粮购粮(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次日一早,朱厚还想再享受“睡觉睡到自然醒,君王从此不早朝”的幸福,马宪成就来到镇国府请求觐见。黄锦以为他是懊悔昨日未曾前来谢恩,今日一大早前来告罪,就挡了他的驾。但马宪成却说他另有要事必须马上奏报皇上。黄锦见他两眼通红,许是一夜未眠,便知道这位内阁学士、户部尚书又是遇到了什么天大的事情,不敢怠慢,只得大着胆子,将还搂着两位“新娘娘”酣睡的皇上叫了起来。

    被人扰了清梦的朱厚很不高兴,板着脸接见了马宪成。

    马宪成也顾不得察言观色,径直就说自己昨日与宣府诸位粮商会商购粮一事,那些粮商答应售粮,却不愿意接受实物抵价,只愿以现银交易。

    朱厚疑惑地问道:“怎么会这样?”

    马宪成愤愤不平地说:“那些奸商实在可恼,不是推说自己专营粮食,不好涉足别业;就是推说自己是小本经营,做的都是百姓家的生意,不敢随意买卖天家贡物,都对微臣拿给他们的贡品清单敬谢不敏。依臣之愚见,他们定是打算囤积居奇,要借着眼下春荒之际将粮食卖于北虏各部民众大捞一把,便不想卖给朝廷充作军粮。”

    “你这么说也在理。逐本趋利乃是商家的天性嘛!不过,”朱厚叹了口气:“朕担心的还不是这个,而是兴许他们仍在狐疑,怕跟官府打交道,落得个卖炭翁‘苦宫市也’的下场。这些年里,朝廷也着实把他们那些商人给收拾怕了。这种顾虑可不是一朝一夕、一年两年所能消除的,慢慢来吧!”

    说过之后,朱厚沉默了,心里懊恼不已:看来,是自己过于操切,又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

    原来,不从内地调运军粮,改为从宣府至大同购买,是朱厚的主意,为此还和马宪成争论了好半天。

    大军自宣府至大同要走口外,一路行来就没有地方官府置办饭食草料,这也是演习方案上刻意安排的――长途行军,埋锅造饭、打草饲马本就是一项基本技能,若是深远敌人腹地作战,还要加上勘察地形、寻找水源等要务。这些事情看似平常,其实比对阵厮杀还要重要,古往今来,好多强盛不可一世的军队都是因为断粮绝水而全军覆没,明军在这方面就有过惨痛的教训。

    正统十四年,瓦刺首领也先率军犯边,明英宗正统皇帝朱祁镇在权阉王振的窜唆下,决定御驾亲征,拼凑起了一支号称五十万的大军仓促出师。还没有走到几天,军粮已经不济,许多兵士饿毙道旁,军中士气极为低落。及至到了大同,传来了先头部队全军覆没的消息,军中更是惊恐不安,未敢出关一战就匆匆班师回朝,被瓦刺军追击围困至土木堡,缺粮断水,士兵饥渴难耐,战斗力丧失殆尽,五十万大军只坚守了一天时间就被两万的瓦刺军队全部歼灭,成为了军事史上的一大笑话。

    这样的事情在朱厚看来,简直是在拿军队和国家的命运在开玩笑,连军事冒险都算不上。因此,他借着平定江南叛乱之际,组建起了军需供应总署,其后一直保存了下来,算是搭建起了明军的后勤保障体系。此次举行规模如此庞大的军事演习,军需供应总署和各地军需转运署也都动了起来,组织民夫运送军需粮秣,也算是他们进行模拟实战的演练。甚至对他们来说,比参加演习的各部还要贴近实战――参演部队不必真刀真枪地上阵厮杀,他们可是要把数万石的粮秣一粒不少地运送到前线去的。煌煌圣谕明宣诸臣: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但凡军中有一日缺粮,就要以贻误军机之罪论处,那可是要抄家灭族的!

    不过,其时正值春耕时节,征发大量民夫运送军需难免贻误农时,这也是当初马宪成反对搞这么大规模演习的一条理由。但朱厚早已对此有所考虑,提出一是让禁军各部的辎重营和兵士自行携带一部分军粮;二是不必由京师各处军粮库调运,改为从宣府至大同各处马市收购,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