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汇通天下(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贺兰石疑惑不解的眼神中,朱厚说:“如今国家商品经济蓬勃发展,各省府州县之间的异地商业结算也日益增多,赖有皇上清平治政,光靠镖局运送现银,费用高、时间长、风险大;只靠你们银号来办理汇兑吧,我大明广袤万里,即便是资本实力再雄厚的银号,也不可能将分号开遍两京一十三省,朕一直在考虑,如何才能汇通天下,方便你们商贾货殖四方,更进一步地促进国家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汇通天下?”严世蕃心里不禁产生了疑惑。而张居正和贺兰石却都是眼睛骤然一亮。

    朱厚说:“恰如张太岳方才所说,飞钱汇兑既避免了商人携带现钱长途跋涉的风险,又能减少各地方官府衙门运钱进京的麻烦,一举两得。朕就在想,如今朝廷推行一条鞭法,各项杂役折银征收,各地官府衙门都要将收到的银钱解送京师交于户部;而你们商人却要拿着现银四处购货,既然如此,为何不能效法唐代,由朝廷和各级地方官府衙门为你们商户办理汇兑业务?”

    说着说着,朱厚又兴奋地站了起来,继续说道:“具体说,就是你们各大商户以一定数额的银钱存于户部太仓,由户部给你们开立户头,你们需要前往哪里采办货物,就由户部从你们的户头下帐,给你们开出凭信,无论金额大小,等若银号开的银票,你们只要持此凭信,去往各地方官府衙门,由他们拿库银垫支,事后再与户部结算,用你们的凭信冲抵应上缴朝廷的赋税。银子不出太仓,就可流通天下。你们节约了雇佣护卫和镖局运送现银的偌大开销,朝廷及各级地方官府衙门亦能减轻解送赋税的麻烦,岂不也是一举两得?甚或你们也不必把现银运到京师与户部交割,比如说你贺兰石在大同民市上赚得了银子,可以交到大同的藩库,大同藩库收迄之后行文户部,说明户主、金额。户部接到大同藩库的公文之后就记入你名下的户头,作为日后开出凭信的本金。”

    说到这里,他突然问道:“贺兰石,朕问你,你们宝缘号,还有其他那些钱庄、银号收取存款,是存款人给银号交纳保管费用,还是你们给付存款利息?”

    贺兰石并不知道何谓“存款利息”,但皇上的意思还是明白了,忙解释说:“若是吸揽私人银钱,银号充做股本,逐年按股分红;若是商户寄存在银号的银钱,要开出银票使用,则不给付利息,因办理汇兑要按金额大小收取汇费,或千取其十五,或百取其二,依据季节淡旺、路途远近及商户信誉而定,但都不收取保管费用。”

    朱厚笑道:“难怪你舍不得让朝廷染指这个行当,只在存银这一头,你们银号就大大赚了一笔!方才张太岳未曾说过,唐朝的飞钱汇兑原是平价汇兑,不收汇费的。不过,因交通不便,商人将钱存在各道进奏院,往往要一两个月之后才能回到本道合券付款,各道进奏院便可利用这个时间段放款取息,利息收益就相当于是汇费。而你们是一个萝卜两头切,两边都要赚钱啊!”

    贺兰石头上冷汗立刻冒了出来,刚要跪地解释,却又听到皇上说:“不过,这样也好。大明官制律令载有明文,朝廷及各级地方官府衙门都不能与任所商户有银钱上的往来,更不用说以官银放款取息了。可若是不收取汇费,连有司衙门给你们开凭信的笔墨开销都无从支出,你那同乡马阁老又少不得要跟朕打擂台,说朕浪费国帑了。再者,你们银号一向收取汇费,朝廷设立的官营汇兑机构若是不收,岂不是挤得你们没有生意可做?”

    接着,他遗憾地摇头叹息道:“可惜啊!按照朝廷规制,各省府衙门之间银钱往来要统一归于户部结算,不经行文请示户部,得到户部回文同意,就不能发生横向联系。否则的话,你们就可以在各省藩司存银,由各省藩司直接给你们开出凭信,任凭你们行走天下、货殖四方,不必再经过户部这一环节。这才是朕梦想中的汇通天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