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奴颜婢膝(第1/3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罗龙文和严福两人一边说笑,一边就上了三楼,罗龙文又整了整丝毫未乱的衣衫,这才推开了牡丹阁的门。

    一位四十出头、士人打扮的人正坐在桌边品茶,正是严世蕃。

    罗龙文疾赶两步上前,扑到严世蕃的脚下跪了下来:“爷爷在上,请受孙儿一拜。太爷爷和爷爷的再造之恩,孙儿永世不忘!”

    严世蕃听到罗龙文自愿以“孙儿”相称,不禁一愣,随即客气地说:“定生,你这是在做什么?既不是在衙门,又没有穿官服,何需行此跪拜大礼?再者,你我倾盖如故,平辈相交,怎能以爷孙相称?快快起来,我们坐着叙话。”一边说着,一边作势要站起来搀扶罗龙文。

    罗龙文却固执地不肯起来,说:“阁老与小阁老对龙文恩同再造,龙文无以为报,惟有奉阁老与小阁老为太爷爷和爷爷。龙文自知福薄,一点侥幸之心而已。若是爷爷认为不配,龙文也就只好作罢,但惭愧莫名,只有就此跪死不起了……”说着,又重重地叩头下去。

    见罗龙文说得这么情真意切,还有那么一点耍无赖的意思,严世蕃也不好推辞,就坦然受了他的跪拜大礼,笑道:“龙文啊,你还算是个有良心之人,也不枉老爹和我那样帮衬你。”

    罗龙文说:“何止只是帮衬!龙文本是小邑乡间一位顽劣不学之庸才,真不晓得哪辈子祖上烧了高香,竟能得蒙太爷爷和爷爷两位大恩人的垂怜眷顾,赏给进士功名。龙文若不感恩图报,真真枉披了这身人皮了。”

    原来,无论是朱厚和高拱,还是戚继光和徐渭,他们都不知道,他们所赏识的罗龙文的那一份策论,竟是出于天子近臣、御前办公厅秘书严世蕃的手笔,并经过了内阁首辅严嵩的斧正,其中穿梭往来者,自然是严府的管家严福,因是关门密谋,即便以镇抚司之能,也未能侦知此事。

    严氏父子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御前秘书,两人又都是精通朝章国故的精明强干之才,朱厚秘密部署“月之暗面”行动、垄断大明与东西两洋海外贸易的如意算盘或许能瞒得住别人,却瞒不住他们父子二人――目下国朝北虏已归顺、南倭已基本销声匿迹,可谓四边宁静,海不扬波,皇上却还在一味强调整军备武,兵工总署除了为混成旅生产战车及其附属装备之外,一直不停地生产合用于战船上的火炮;工部下属各大船厂也在日夜赶工修造大船,只为全歼倭寇残部和清剿南洋海面上的海盗,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再联想到自嘉靖二十四年将那些造逆倡乱的藩王宗亲、乱臣贼子发配至南洋诸多藩国而始,这几年里,除了那些罪不容诛之人外,皇上将一干刑徒都发配到海外拓殖垦荒,意欲效法成祖文皇帝派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耀兵异域,宣大明国威、招万邦来朝的用意已是昭然若揭了!既然如此,要扶持罗龙文高中制科进士,并确保他能简在帝心,还有什么能比纵论南洋海情更能打动圣心?

    至于罗龙文在策论中提出的招抚海盗为国所用之策,也是严氏父子分析谋划了许久才确定的方略――历来为人君者,都要刚柔相济,既要威加四海,更要仁服天下,这才是儒家圣贤所提倡的“王道”,皇上而今显然是把威加四海看得比仁服天下还要重,这是法家所主张的“霸道”,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崇儒术之后,就为士大夫所不取。但是,当今皇上动辄将富国强兵挂在嘴边,行事从不拘泥成法,更不畏惧公论。自嘉靖二十三年而始,历经举子罢考、边将反叛、鞑靼犯境围困京师,以及江南诸多藩王宗亲、勋臣显贵打出新政“变祖宗之成法,乱春秋之大义”的旗帜称兵造乱,江南诸省官绅士子都附逆为祸,大明半壁江山易色,社稷危倾,国事已有不堪问之势,皇上非但没有废弛新政并下罪己诏求得天下臣民百姓的宽恕,反而连太祖高皇帝的海禁之法都一并废除,并以开海市为交换条件,招抚盘踞在宁波双屿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