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五章 逼君入瓮(二)(第1/2页)  我欲扬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金水是宫里的人,高拱此外远赴福建主持开放海禁,也是道:“俗话说,与人方便,与己方便。高大人博学多才,素有经国济世之志,又屡蒙圣恩,被皇上不次简拔到今日的显位,又许以御前行走,他是一心要为朝廷为皇上做点事情的。你若是能帮着他顺顺当当地把差事办下来,或许他就会忘了先前的不快。”

    尽管赵自翱没有想到杨金水给他出的是这个主意,但他也知道,这无疑正是当下最可行的法子,只要高拱不再记恨今日之事,就不会揪着他不放,他也就能安然过关了。

    同时,赵自翱的心中隐约觉得此事有些蹊跷――论说杨金水这样的内官,与高拱这样的外臣泾渭分明,两人都算是天子近臣,肯定不乏在皇上面前争宠之事;而且素闻高拱其人一向自持有才,心高气傲,从不与宦官阉奴来往,官场上还传闻当年海瑞上疏劾论内官黄锦虐打杨继盛、请裁东厂抑监干政,就是出于高拱的指使,致使司礼监失去了批红大权,那些内官的心里还不把高拱给恨死了?杨金水怎么会说服自己帮着高拱办差?难道说,高拱此番南下巡视政务,另外奉有皇上的密旨要干什么大事,杨金水不得不协助他?

    想到这里,赵自翱忙不迭声地说:“公公诲教的是、诲教的是。都是给朝廷办事,下官义不容辞、义不容辞!”

    接着,他又为难地说:“不敢欺瞒公公,当时高大人在扇厅跟李纪说话,下官心里便泛起了嘀咕,想高大人何等人物,又深受孔孟圣贤诲教,怎么会跟那些粗鄙不文的商贾市侩提说起银子的事情?但下官愚钝,一时不明白高大人到底要干什么,恳请公公明示。”

    杨金水却不急着说了,淡淡地说:“赵大人这话问的奇。咱家虽说是跟他一同来扬州迎接圣驾的,但各人有各人的差事,他要干什么,咱家怎么知道?”

    赵自翱的脸上刚刚露出了万分失望的表情,却见杨金水转过头,对已经沉默许久的“刘大人”说:“刘大人,你与高大人一路同行,他的差事你大概知道一点,还是你来跟赵大人说吧。”

    高拱何等人物,怎会不明白杨金水把自己推在前面是什么用意,心中很是不快,但他素来慷慨任事,皇上又已经明确表示要把此事交给自己,他也就不推辞,对赵自翱说:“赵大人先请起来,咱们坐着说话。”

    赵自翱这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当着这位“刘大人”的面,给杨公公下跪求饶,顿时大为羞愧。此外,按照大明律令,内廷外朝分守极严,外朝命官,哪怕品秩再低,见了内廷的貂铛贵宦,也绝不能屈膝跪拜、行叩头大礼,这既涉及到朝廷的尊严,又关系到读书人的操守。因此,他更担心眼前的这位“刘大人”把此事泄露出去,自己不但斯文扫地,还要受到那些言官御史“向监屈膝,玷污大明官箴”的弹劾,不禁羞红了脸,悻悻然地从地上爬了起来,讨好似的冲着高拱深深一揖,乖乖地坐在了下手的位子上。

    高拱很随意地把手在胸前一拱,算是回礼,接着说道:“高大人的差事正需要两淮盐商鼎力襄助,赵大人既然能说服他们拿出银子乐输朝廷,想必能说服他们为朝廷出力。”

    杨金水端着茶碗,一边用盖碗拨着杯中的浮叶,一边插话进来,说:“论说高大人奉有圣旨,也不一定要烦劳赵大人相助,身为大明子民,为朝廷效力是理所当然之事。更何况那些盐商都是依附朝廷发的家,若是没有户部批出盐引,他们又怎能聚敛到那样的偌大家私?却不曾想,高大人刚起了个头,就被那个李纪顶了回去,自然也就无法说下去了。那些盐商都归你赵大人的两淮盐运司管,却是如此藐视朝廷,漫说是高大人,连咱家也实在看不下去,真想问问你赵大人平日是怎么管着他们的!”

    听到杨金水这样隐含威胁的话,赵自翱赶紧表态:“杨公公鞭辟入里、鞭辟入里。那些商贾市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