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9章留客吃饭(长篇连载詹玮著)(第6/8页)  鄂东秦淮河的风流娘们(詹玮)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等于家里多一口人了。

    首先进湛晓玮——从作诗人的眼光看确乎是柴门,而在乡人心目中是伟大的湛晓玮的家门,首先进门的是顺,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望见竹老从溪边路上来了,他便首先去。接着依次而进,中间隔了少许的时间,是竹老,是花子,是龙子,是龙子的弟弟亦忘其名,是夜的。湛晓玮问夜的叫什么名字,由其父花子代答道:“因为是夜里生的,就叫夜的。”

    湛晓玮大笑,觉得这个名字有趣,若用文言翻译便是“夜生”,便差多了,人家将以为你读了庄子,庄子《天地篇》,“厉之人半夜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惟恐其似己也。”庄子的文章有趣,夜的名字有趣。然而湛晓玮感得空气诙谐有趣时,是很经过了一片严肃的时间以后。这一片严肃的时间,可以说是湛晓玮生平第一次经验,正如自己做了县长或者法官,拿着县长或法官的印,便掌握着人命的生杀之权,民生的祸福之机了,因为他们拜年用的是乡下人的礼法,跪下去磕头!湛晓玮虽也照例答着乡下人回答拜年的话:“恭喜恭喜!发财发财!”但心里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同你们有什么关系呢?你们是社会上的农人,为什么向我拜年呢?”湛晓玮还是都市上文明人的习惯未除了,除了己只有社会了,除了自己懂得“自由平等”而外没有别的社会道德了。连忙有自己的良心答曰,“是的。我同你们有家族关系,我不能拒绝你们向我拜年,可见我同你们不是路人。‘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还是你们乡下人对,我一向所持的文明态度,君子态度,完全不合乎国情了,本着这个态度讲学问谈政治,只好讲社会改革,只好崇拜西洋人了,但一点没有历史的基础了!”接着湛晓玮佩服陶渊明,陶渊明那样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人,换一句话说他瞧不起当时的国家社会政府官吏,而他那样讲究家族关系,一面劝农,自己居于农人地位,一面敦族,“悠悠我祖,爱自陶唐”,“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在魏晋风流之下有谁像陶公是真正的儒家呢?因为他在他常当中过日子。别人都是做官罢了,做官反而与社会没有关系。农人是社会的基础,农人生活是真实的生活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在这里了。否则是做官。一做官便与民无关。所以中国向来是读书人亡国的,因为读书人做官。中国的复兴向来是农民复兴的,因为他们的社会始终没有动摇,他们始终是在那里做他们的农民的,他们始终是在那里过家族生活的。中国古代的圣人都是农民的代表,故陶诗曰“舜既躬耕,禹亦稼墙”,后代做皇帝的也以知道稼穑艰难为唯一美德了。难怪陶渊明总是喜欢同乡下人喝酒,“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他是知道农人的辛苦,而且彼此忠实于生活了。于是湛晓玮很感谢太太预备了新年喝酒的菜,自己在土桥铺买的那两条大鱼也真是很有意义了,此地是山乡,山乡佃农从来没有吃过大鱼的,据说高山土著请客有一盘菜是“木鱼”,即是拿木头雕一尾鱼,表示鱼的名贵,徒徒心向往之而已,主人待客之诚而已。但湛晓玮家的拜年客都是来拜年,都没有拜年吃饭的意思,他们从来不被请吃饭,因为大家都是贫家,自己的食粮够一年吃的(只有冯竹老一家)便算是托天之福了,哪里还给人吃呢?今天湛晓玮太太特地为他们做了许多菜,没有到吃饭的时候,他们是绝对的不知为不知了。龙子等三个小儿则本来以拿糖为目的。往下都属于湛晓玮太太的传记范围了。湛晓玮始终是笑而不言。

    三个小儿,一齐挤到里屋里去。湛晓玮太太在里屋里。里屋之门甚小,故曰挤。一齐拜年,如磕头虫。湛晓玮太太在县城家里时,每年有此热闹光景,因为离娘家近,娘家的侄儿辈都来了,人数在十人左右,旁人都羡慕湛晓玮太太娘家的人丁旺。侄子向姑母拜年,如满地磕头虫。想不到到这个穷乡僻壤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