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有关天圣铜人(第1/4页)  台海惊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什么是“天圣铜人”?

    天圣铜人,是北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1032年),由时任太医署医官的王惟一所创制的一尊全身布满针灸穴位的铜质人体模型。它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因为铸造于天圣年间,故被后人称为天圣铜人。又因为铜人身上布满了针灸穴位,又被人称为天圣针灸铜人。这尊铜人的身高与真人差不多,它身上的每个穴位名称都是用“错金法”镌刻的。在铜人身上除了标注有几百个穴位外,还在每个穴位的准确位置处钻有仅仅能容下一根银针的小孔。在铜人的胸腔和腹腔内,还悬挂、配置着五脏六腑的模型。更为绝妙的是,铜人的表面涂有一层蜡,体腔内灌注有水或水银,当你用针刺入穴位时,就会流出水或水银来。铜人的出现,使当时几乎失传的古针灸术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对推动我国针灸医术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在这尊铜人面世以后,王惟一又铸造了另一尊同样的铜人。

    王惟一为什么要造铜人?

    王惟一,生于北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他自幼学医,渐有名气。后来,成为仁宗朝和英宗朝的御用医官,是宋代著名的针灸学家。天圣初年,他进入太医署后,一边行医,一边还担负着为官办的医学培养人才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王惟一深感由于人体穴位太多,不好记,也不容易找到准确的位置,就画了一张人体穴位图。他根据古代医书上的记载,结合自己行医的体会,一一核对了人体上的所有穴位,将其准确标出,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这幅图,被他命名为《明堂图》。他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我国古代就有一部专门研究人体经络、穴位和针灸的经典著作——《黄帝明堂经》。只是由于年代久远,这部经典著作已经失传。

    恰在这时,宋仁宗下诏,要求对古代医典、特别是针灸类的书籍进行整理、甄别和校订。于是,王惟一便上章奏明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并呈献了《明堂图》。后来,王惟一又嫌《明堂图》只能给人一种平面认识,于是便决定制作一尊具有立体感的人体针灸模型。在铜匠艺人的配合下,到了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一尊标明人体穴位的针灸铜人终于诞生了。铜人制成的消息传到宫中后,朝廷又决定由王惟一主持,以官方的名义编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书编成后,不仅在国内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很快就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

    针灸铜人制成后,轰动一时,被宋廷视为国宝。为了防止意外,朝廷决定让王惟一再铸造一尊,陈列在大相国寺的仁济殿,供人参观。

    王惟一后来还参与了《黄帝八十一难经》的校正工作,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针灸学家。

    天圣针灸铜人失踪之谜

    针灸铜人铸成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金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千方百计地要得到它。宋廷得到密报后,加强了对针灸铜人的保护,专门派兵值守,使金人一直无法下手。

    到了北宋末年,金人再次派遣武功高手潜入东京,他们把目标锁定在大相国寺铜人的身上。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金帅宗望率兵攻打东京,城防吃紧。金国盗宝之人乘机将大相国寺的天圣铜人偷走。但是由于铜人又大又重,一时运不出去,只好暂时把它藏起来。他们鬼鬼祟祟的行动,引起了大相国寺监院法定的注意。法定尾随其后,终于发现了他们的秘密。于是便和手下人一起,将这尊价值连城的国宝转移到了一间密室内。

    当金国盗宝之人再次回到大相国寺时,却发现铜人已经不翼而飞。他们大惊失色,只好与大相国寺的监院法定等协商,准备以重金购回。法定虽是僧人,也有爱国之心,他拒绝了金人的诱惑。

    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东京城破,法定等人惨遭杀害。从此以后,相国寺的这尊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