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南天门上(一)(第1/8页)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古北口是燕山长城第一大关口。

    进攻热河的日军原本计划首先占领长城各口,以切断热河与内地的联系,而后卷击热河省的腹心地区。不料开战仅十多天日军即攻取热河首府承德,战事进展之顺利令日军都始料未及。日军向长城各口的进攻就这样演变成了一场追击战。而在长城各口中,古北口控扼承德至北平大道,中日两军对此都极为重视,日军攻占承德后即以主力迅速扑向古北口方向,而中国方面也将东北军主力67军和北上应援的中央军17军投入此地。古北口也由此成为了长城抗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战场。

    古北口处于密云平原的最北端,再往北走就是连绵的山地和高原,潮河从北蜿蜒流来,在山脉间切出一个谷地,到了古北口,这个谷地迅速向南呈喇叭状展开成一片大平原,古北口就成了从北方进入这一平原的咽喉要道。古北口隘口南北狭长,左右两山对峙,东侧称为蟠龙山,西侧称为卧虎山。承德至北平的大道也经此隘口沿潮河东岸向南延伸。

    历史上这里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进入南方大平原的重要信道,因此早在北齐时期古北口就修筑了长城以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到了明初,大将徐达沿燕山一线要隘修建长城,古北口长城的选址也是出自这位常胜将军之手。徐达按北齐长城遗址大致走向修建了明长城,到了明朝中后期,戚继光镇守蓟州,又进一步增筑,长城本为土城,戚继光加贴墙砖,还将原北齐长城部分修葺,整个防御体系更为森严。古北口的关门修筑在隘口中间,有水陆两关门,潮河东岸陆路关门也称为铁门关,潮河上的水路关门则称为水门关,但清代已经被洪水冲毁。长城向东西延伸到卧虎、蟠龙两山,东侧蟠龙山一端山势雄伟,最高峰是370高地,再往东则是著名的将军楼,该处视野开阔,控扼险要,在古代就是长城防御的重要指挥阵地,将军楼也由此得名。长城由此再往东延伸就可以到达炮石台、龙王峪口,继续东行就是现在著名的旅游点金山岭、司马台长城。

    从关口向南,沿大道两边,房屋鳞次栉比,这就是古北口的北关。过北关后大道转向东南,就是古北口关城。这个关城位于蟠龙山脚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城池随山势上下起伏,全城呈三角形,周四里310步,有东、南、北三门,城墙高5米,陡峭处以山石垒成,平缓处以条石为基,青砖包砌,是明代守军的防御指挥中心。出关城东、南两门就是东关、南关等居民商住区域。

    3月10日,叶挺赶到古北口前线时,古北口一带已经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在将军楼的东北军第67军的军部,叶挺问67军的军长王以哲:“现在贵军的部署如何?”

    王以哲是东北军中最著名的少壮派将领,虽然形势危急,倒也不失冷静:“报告参座,我军110、117师尚在石匣,正在兼程赶来,只有107师在古北口一线布防。”

    “该师状况如何?”

    “很不好,该师只有4000人左右,步枪也只有2000支,人枪在东北军各师中都是最少的。”

    叶挺点点头。想不到这个东北军原来的头等主力,如今居然落到最末的地步。

    说起这个107师,很多人并不熟悉,但说起“九一八事变”,那就是无人不晓了。这个107师的前身就是“九一八”当晚呆在沈阳北大营、不抵抗大家挺着死的第7旅,旅长就是王以哲。这个旅从北大营逃出来,一路损失惨重,虽经整补,实力尚未完全恢复,但是部队人员素质比较高,士气也比较旺盛。热河开战后,第7旅改编成107师,但也只是改了改名字,还是原来那些人员装备,所属3个团,619团的团长赵镇藩,620团的团长王铁汉,621团的团长王志军。

    叶挺问明情况后说道:“现在形势危急,本来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