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南天门上(二)(第3/10页)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望。

    强忍无奈小别的悲伤,

    信誓旦旦又将启航、启航!

    船儿行到澎湖湾,

    多劳妈妈来操桨。

    深情勃勃升起疲惫的帆,

    又冲破了许多风浪。

    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远远的故乡在召唤。

    满载半世纪漂泊的沧桑,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靠港……

    倦航的船儿快来靠港、靠港……

    (抗日胜利后,52军被调到东北战场,参加内战。辽沈战役中从海上逃了,上海战役又从海上跑了,撤到台湾,曾驻澎湖。当年他们从上海撤退即开往澎湖列岛的马公岛驻扎。52军来台之后成为台岛内防御部队的主力,产生出大批高级将领,形成了一个山头。1950年到1956年台湾“国军”进行了四次大规模整编,52军这个番号消失了,所属的第2师改编为第333师,第25师改编为第234师,在21世纪初陈水扁的“国军精实案”中,定为守卫台湾南部和中部的主力部队)

    25师历史上名将辈出。关麟征曾任国民党军陆军总司令;杜聿明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第5军大战昆仑关时的军长、解放战争中有名的“剿总”副司令;梁恺、张耀明等均任军级以上职务;戴安澜是国军中部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200师的师长,远征缅甸壮烈牺牲,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亲自撰送挽联,为国军将领中唯一享此殊荣者……

    由于这些历史渊源,叶挺与蒋先云心有灵犀,决定对25师“特别关照”,使之成为中央军中统一战线的依靠力量。

    这时只听得参谋部次长杨杰说:“久闻希夷文武双绝,今日故人重聚,可否赋诗一首,以壮军威?”

    叶挺笑道:“耿光兄(杨杰字耿光),在下本不当卖弄,不过值此抗战军兴之时,也罢,就献丑了。”

    叶挺沉思片刻,随即吟道:

    “长城歼虏去,并辔入雄图。

    血肉飞天堑,烽烟混太初。

    关东方失险,古北又成墟。

    都说君无敌,投艰我不如。”

    众人大喜,立即鼓起掌来。关麟征连说不敢当。

    73旅的旅长杜聿明意气风发,说道:“参座好诗!屈子国殇有云: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西北军、东北军打得好,我们中央军也要起模范作用,才能不输侪辈。”

    叶挺心中称赞杜聿明勇气可嘉,但也担心黄埔系将领过于轻敌。西北军、东北军均源自北洋军,高级将领和中下级不是北洋军行伍出身,就是保定军校、陆军大学毕业。作为国防力量的北洋军,以及类似美国西点军校的国家军官学校保定军校,其培养军人的宗旨,首要的是为国防建设服务,是以外国列强作为假想敌的,而第一位的假想敌就是甲午战争给中国留下深刻印象的日军。因此,无论是在军事技能的培养上,还是战争的心理准备上,北洋军系统的都比较高。相比之下,中央军的各级军官,大多毕业于黄埔军校,其首要的宗旨是在国内战争中打倒北方军阀,争取国内的统一,政治性目标更明确,黄埔生普遍都有很高的政治热情,但由于北伐、东征的紧迫,很难踏实的接受系统军事教育,在技战术和训练上都略显不足,更多的是靠着一腔爱国热忱与日军殊死相搏。

    叶挺心中嘀咕,口头却不挫其积极性:“光亭兄(杜聿明字光亭)豪气干云,我辈自愧不如。希望25师在古北口也打出声威,为中央军争取荣誉。对了,雨东兄,部队装备和辎重都补充齐全了吧?”

    叶挺知道,25师由于仓促出发,从气候还温暖的徐州、蚌埠赶到冰天雪地的河北时,还穿着草鞋和单衣,历史上中央军官兵就是赤脚穿着草鞋踩着积雪,身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