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2章 条件(2)(第1/3页)  我是赵云手下的一个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时间悄然流逝,有些事情放在心里,我担心也没有用。

    汉建安十七年夏,公元二一二年。

    汉左将军刘备的结义兄弟,荡寇将军,汉寿亭侯之关羽关云长举荆州兵四万,前后分三队,浩浩荡荡处襄阳兵出,越过襄江,直杀奔樊城而去。

    而我,自然追随在了其中。

    自从来到襄阳以后,我竟是一连十多天都没见着关羽的面。用关平解释的话来说,这十几日,关羽在与徐庶商议着北伐之事,不眠不休地做着出兵的准备。而直到万事准备就绪,大军就要出发的时候,关羽这才想起了我。

    当时二人相见,情景这微妙,气氛之尴尬,自然在情理之中。我无语,关羽也不愿多说。最后,一直威严而言谈甚少的关羽竟然不提及其他任何事情,只对我说了一句:“来日可于中军随某一起出征。”随后,就令我离开。

    关羽的言外之意,我如何听不出来?便此时,我已经成了他的部将。

    大军出发,一直无事,不几日至襄江渡口。而此时我荆州军马的前方,就是水和襄江的交汇处,再北上,就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如此,关羽召集众人,准备做战前最后一次商议,规划过江以后的战事安排。

    行至中军,我才是我至今到荆州后第二次看见关羽。毋庸置疑,此时的关羽正当意气风发之时,去打樊城,更是他今生指点江山的开始。

    关羽中军营帐内,关羽坐在正上方,右首便是徐庶,左首已然不见诸葛亮,这是我所不希望看到的。而接下来,左面一列武将,右面一列文官,我,便是站在左面的中间。在我的前面,便是陈到、傅肜、廖化,我的后面,自然就是周仓、关平等人。这中次序是按官职来排的,我为偏将,自然站在中间。而右面,则又是一系列的文官,他们大多都是生面孔。

    这又怎能怪我?离开荆州这么多日,我又是武将,成日只和一系列武将弄在一起,压根就见不找那些谋士的面。就此时,我可以说,右面那一排人中,我除了知道马良之外,其他人,我能听过名字就算不错了。而此刻,就在武将的这一排人中,我也有三个自己不认识的。这三个人的名字我听过,一个是马谡,一个是糜芳,还有一个是傅士仁。我总感觉还有什么人没到。

    见众人站定,军师徐庶当先言道:“近我大军出发,意在打破南郡,一是为解东吴兵败危机,而来更是为我主开疆扩土,来日问鼎中原打下基础。今大军即要渡过襄江,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直通樊城,一条可直杀奔新野….”

    从徐庶一番滔滔不绝的话中,众人总算听出来来了他的意思。如他分析,此时把守樊城的乃是曹操手下大将曹仁,此人文韬武略,善于守城,而相反,却说那新野城,此时并无曹操大将驻守,兵马更是极少,且樊城与新野又有水相隔。如此,依照徐庶的谋划,此时我军渡江,可一面打着大军直奔攻击樊城的旗号,实际上则是趁虚长驱直入攻打新野。

    我正在想徐庶如此谋划确实符合事情,确是眼下可行的办法。岂不料徐庶这边刚说完,众人尚在沉思中,我身后就跳出来一武将,言道:“不可!”

    众人闻言去看,我发现竟是一少年将军。若我推算,论年纪,此人与我相当,必是马谡无疑。

    却说徐庶听见有人反对他的谋划,定眼一看,对这那将军,当下便言道:“却不知幼常有何建议?”

    幼常,可不是就是马谡的字啊!当下听闻此人便是马谡,一时间,我好奇心大起,忍不住就是对他一阵观摩。

    这时马谡言道:“新野之地,与我军距离相差相差太远,若我军前行,必动静颇大,所过之处又是曹操地盘,殊不知孤军深入乃是犯了兵家大忌?且此番我军人数只有四万,又分三队而行,不能集中兵力,若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