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7章 人才选拔(1)(第1/3页)  我是赵云手下的一个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继续下去,接下来一连几天,诸葛亮都是拉着我对税收制度进行细心的修补,便这日,终于在现代人和古代人的相互配合下,一套新的税收制度诞生了,我们暂时便称为荆州累进税制。****

    一项新制度的诞生,自然是意味着改革的开始。改革,换言之,便是一场革命。自古以来,革命历来是冒风险,其困难重重,艰巨程度,令人想起来便心惊胆战。

    放眼如今天下,刘备要选择在一个地方进行彻底的税收革命的话,毋庸置疑,荆南便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选择。

    纵观累进税制,触及利益最大的,莫过于当地的大地主、大官僚。联系到这点,我们自然可以这般说,那便是改革的阻力,就只存在当地豪族的一方。既然是要遏制土地兼并,那些大地主、大官僚自然要反对了!

    只是如今这情况,荆州这些大地主,基本上是不敢有动静的!莫要忘了,前番荆州动乱,此时荆州的各大豪门还欠着刘备一身帐呢!如今呢,在我们眼中,得罪不得罪当地的地主们,也显得没什么重要不重要了。得罪了一次,难道还会怕得罪第二次?

    况且,改革需要的,那便是魄力!对,要有魄力!所以,荆州要改革,作为试验示范带头作用,我和诸葛亮自然要认真对待,其改革程度,自然也要彻底。

    而从荆州现实状况来看,我们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曹操势力进入了荆州,而且是因为与当地的大地主们看对了眼,有了勾结。如此。曹操占据了荆北大片土地之时,荆南倒是也有大量豪族前往相投。这,便导致了荆南出现了许多逃往地主遗留下来的无名之田。这部分田,自然应该收为刘备帐下,以为奖励军功之用,或者用来进行土地改革。

    税收若是改革了。那么相应地,土地也必然需要改革。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改革,都是人为地。一项改革措施成效如何。关键,不是措施恰不恰当,而是看实行改革措施的那些地方官吏的执行态度上。如此,当下我与诸葛亮要讨论的,自然便是有关人才的选拔。其实什么人才不人才的,说白了,便是选人地方官员。也就是一些文官。

    说起古代地人才选拔制度,我倒是能从中忆起许多事情来。

    后世里,我学历史那会儿特别对这方面的东西感兴趣,所以记得特别清楚。记得,春秋以前,官吏主要通过“世卿世禄”制度产生。战国时。“世卿世禄”制逐渐废除,官吏的选举发生了根本变化。秦在统一之前,“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而胜敌是其主要途径。秦统一后的官吏,也就多出于军功。到了汉代,朝廷为了适应**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地需要,在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举统治人才的选官制度。这套制度包括察举、皇帝征召、公府与州郡辟除、大臣举荐、考试、任子、纳资及其他多种方式,不限于一途,而且还可以交互使用。

    其实说通俗一点,那就是,西周以前,人才选拔是世卿世禄制度,春秋战国为养士军功制度。两汉时期便是察举征辟制度。

    关于世卿世禄制。卿,便是对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便是指官吏所得的享受财物,包括奴隶、土地等。世禄就是指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地土地及其赋税收入,世袭卿位和禄田的制度。

    所以从这里看,世卿世禄制,根本谈不上人才选拔。

    春秋战国纷乱,战争连年不休,自然导致了养士军功制的产生。所谓养士军功,自然是指在战场上获得军功的人,才是人才。谁能打仗,谁就能受到当权者的重用。

    而关于察举征辟制,其实还是两种不同的选拔人才方法,一是察举,由下而上。一是征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