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9章 时间和商谈(第1/3页)  挽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文华殿的内阁会议室内,曾经撤走的桌c椅再次恢复了,而朱由检一大早就赶到了这里,准备参与节后的第一次内阁全体会议,也是新内阁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

    过节之时,朱由检把文思院研制出来的第一批座钟,分到了内阁和六部官房中。

    这是以利玛窦及金尼阁带来的自鸣钟为蓝本,一种冕状轮擒纵机构的小型机械钟,加上伽利略发明的重力摆的原理,还有文思院工匠的精密制作,成功的研制出了摆钟。

    这批摆钟一天的走时误差达到了惊人的1分钟以下,但是造价却达到了35两银子每座,这还是朱由检下令去掉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后的价格。

    对于这种外形同一个12岁儿童般大小的西洋自鸣钟,对于钱谦益等高官们来说并不陌生。市场上大约为50两每座,制作的小而华美的数百两一座也不稀奇,如果加上金银等装饰,则可以贵至数千两。

    如此昂贵的价格,使得自鸣钟更多的被视为一种高价值的艺术品,而不是作为一种计时器。

    和民间最便宜的计时器一一香漏相比,后者“一盘香可用二十四小时,所费不过三文“,而每天误差高达15分钟的西洋自鸣钟居然要50两一座,这实在是一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然而皇帝似乎对于推行这种西洋自鸣钟计时情有独钟,即便户部尚书郭允厚拒绝了,为京城各衙门添置西洋自鸣钟付账,皇帝还是决定从内库拨款为京城各衙门配置自鸣钟。

    随之而来的,是一份京城各衙门上下班时间表,一天12个时辰被分成了24小时。上班时间也被固定为早上8时至下午5时,中午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对于皇帝这种新奇的规定,各部的主官都表示反对,而中下级别的官员胥吏则在私下表示支持。

    作为首辅的黄立极,在接到了众多的上书之后,也准备就这个问题向崇祯进行劝谏。

    走上文华殿台阶前,朱由检对着恭立在台阶两侧的几位阁臣点了点头,便开口说道:“请郭尚书先进来,朕想和他谈一谈。半个小时之后,我们就召开全体内阁会议。”

    不待黄立极出声,朱由检已经走入了文华殿内。几位阁臣楞了一会,才明白皇帝说的半个小时是什么意思。

    郭允厚对着身后站立的一名官员吩咐了几句,便跟在皇帝后面走进了文华殿内的会议室。

    郭允厚还没有坐稳,朱由检已经迫不及待的说道:“郭尚书,朕想要和你谈的是关于官员补贴的问题。我想你应该清楚,自从太祖定下了官员俸禄之后,大明就一直没有调整过官员的俸禄,但是现在的物价已经是太祖时期的几倍有余了。

    如果我们不调整官员的俸禄,难道他们不会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调整俸禄吗?大明开国200多年,也只有一个海刚峰而已。朕实在是不明白,户部为什么要反对?”

    郭允厚显然对于皇帝的提问做好了准备,他不慌不忙的说道:“往年夏税折色银约150万两上下,秋税折色银约250万两左右。

    去岁各地收成还算正常,扣除已经发放的边军年例银及各种支出,太仓存银约139万两,加上出售长芦盐场的收益,太仓现在有银199万两。

    但是开春后先帝山陵复工,要拨款30万两,整治海河拨款10万两,还有按照往年惯例给六部拨款办事约100万两,太仓中剩下的59万两要支撑到今年夏税收上来。

    恕臣直言,这些钱用来应付朝廷遇到的突发状况,还勉强凑合。但要是拿去发给官员补贴的话,若是发生了什么花钱的事,户部岂不是束手无策?

    更何况,今年太仓有积余,这还是靠了出售长芦盐场的关系。但是明年户部又该从哪里筹措这笔费用?至于陛下说的火耗归功,臣还是深表怀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