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自立门户(下)(第1/4页)  新唐?复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想到此处,李复向元结道:“元兄,你为民解疾苦之心,弟深为佩服。但兄欲再试科举,以此入仕,再为百姓做事的办法,由弟看来,却不见得恰当。”

    元结哦了一声,望着李复,道:“愿闻其详。除此之外,李兄还有别的更好的路途吗?”

    李彭也瞪大了眼睛,想听听李复又有什么至新至明的说法。因为他平日所想,也不外乎读书有成,通过门荫或科举,然后踏上仕途,为国为民作一番事业出来,如今李复说这么做并不见得合适,自然好奇。

    李复微微一笑,道:“以兄之才情,五年前制科却落第归隐,为何?”

    元结一叹,道:“奸臣当道,遮蔽门路,我奈之于何?”

    李复道:“不错,当年是李相弄权,可如今李相依然在位。兄怎能确定,此次他不再弄权?”不等元结说话,李复接着道:“若元兄此次科举得中,能授几品官?”

    元结怔住,这种事情,难以估计,一时不好回答,想了想道:“科举之后,还要经吏部铨选,到底何时授官,授何官,实在难料。”

    有唐一代,常科科举中第仅仅代表获得了参与选官的资格,但初选与中选得以授官的都不会太多,还要经过一定的选限才能赴集,也就是在冬季集中在京城参加铨选,又叫冬集。一般从头年十月开始到次年三月才结束,叫做选限。颁“选格”,取“选解”,由南曹选勘,合格后“乃上三诠”,视其“身、言、书、判”,长名留放,之后“三注三唱,依格拟官”,注唱完毕,还要经过数道审查,门下省“过官”通过后,才能“授予告身,廷谢圣恩”。其中复杂和麻烦,难以叙知。

    即使授了官,一开始多是授予诸县县令、县丞、主薄、判司、州府录事参军等等,都是六品以下,八品、九品居多,之后就要依靠各人的能力一级一级,一年一年的慢慢往上爬了。若是一直考评较优,兼得朝间有人举荐,花个几十年的功夫才能升到五品以上的位置。

    所以李复此问实在难以回答,但其用意并不在于得到答复,他只是让元结意识到如此作的难度。元结也是想到了这些,但还不明白李复此说的目的,正在思考间,又听得李复道:“即使元兄一切顺利,得授一州县父母,能代天子牧一方百姓,但元兄又能帮助多少人脱离水火之中?其他州县的百姓又怎么办?继续在苦海煎熬吗?”

    元结愣了愣道:“这些我倒未仔细想过,但若如此,以我一人之力,恐难造福多少百姓。”

    李复又道:“太平年间还好说,若是天下不再太平,兵乱祸起,以元兄一官职,可能护得这一方百姓?”

    元结和李彭都惊道:“兵乱?如今除去边疆,内地太平已百余年,李兄怎么说会有兵乱之灾?”

    李复看看左右,此时正是半晌,并非饭时,加之三人坐在楼上,旁边已没有别人。便道:“既然说到此处,我们不妨说说天下之事,看看究竟会不会有兵乱。”看了一眼李彭,继续道:“开元年间,当今皇上登基初时,因则天皇后末期与中宗之时吏治败坏,社会危机重重,皇上安抚朝臣,任贤纳谏,澄清吏治,劝农桑,薄税敛,与民修养,开创了盛世之治。此时的皇上,可以说是一代明君,然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天宝之后,渐不如昨,怠于政事,由俭入奢,好大喜功,重用奸佞,以致政风败坏,纲纪失紊。虽然表面上看天下太平日久,繁盛富强,但背后却潜伏着重重危机。民间均田制坏,土地兼并之风盛行,而朝廷无动于衷,反而日益奢侈腐化,多方剥削民众,衰微之祸自此而始,必将导致天下大乱。”

    李彭插道:“如今民间再不是开元之时的样子,家父也时常说起,若是两相比较,已是相差甚远。”

    李复道:“开元初期,君子当权,小人失势,中期则是忠奸并存,而后来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