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歌暂且放下票儿与肖桂英的故事,先交待一下保定民国年间的土匪情况。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保定的土匪队伍很多,稍稍夸张一点儿说,便是多如牛毛了。《保定志》里只统计了有些名堂的,就有五十多绺。旧话说,狗逼急了跳墙,人逼急了为匪。分析土匪中的具体情况,或者做下了什么坏事,被官府通缉追捕、或者被仇家追杀,在走投无路的当口儿,便会一狠心肠,当了土匪。或者欠了人家的债务,或赌输了钱还不上,不得不逃走,没有出路,就当了土匪。也有因为天灾人祸,穷困潦倒过不下去的农户,被迫离家为匪。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一些旧军人,因为军饷发不下来,便成群结队地当了土匪。值得一提的是,谈歌察访保定民国时代的土匪历史,竟然还有为爱情当了土匪的。
满城县的大地主徐子平,有一个儿子名叫徐小双,那年二月二去曲阳县赶庙会,看上了曲阳县杨家村的女子杨玉梅。杨玉梅长得好看,徐小双一搭眼,就喜欢上了。上前搭腔,徐小双相貌堂堂,一表人材,杨玉梅也就喜欢上了。言来语去,话越说越多,用现在的话讲,两个人嘴里说着闲话,眼睛就对着放电,心里早就搂在了一处。杨玉梅也是个泼辣性格,就说:“你要愿意娶我,就回去跟你父亲讲,派媒人来提亲。”徐小双一口答应,回去之后,就让家里去曲阳杨家村提亲。可是家里不答应,家里已经给徐小双定下了满城县商会会长的女儿。再说,就算还没有给徐小双定亲呢,也绝对不可能答应杨玉梅这门亲事。杨玉梅就是一个普通农家的闺女,门不当,户不对啊。徐子平把儿子臭骂一顿,几乎动了家法。眼看这门亲事无望,徐小双急眼了。当天晚上,他就独自骑马去了曲阳,找到杨玉梅,二人就私奔了。可人二人能哪儿呢?干脆,夫妻二人当了土匪,在曲阳县的山上拉开了杆子,招兵买马。越闹越大。抗日战争开始。这夫妻二人领着队伍跟日本人打了起来。他们也曾偷袭日本人的据点儿,还攻打过曲阳县城。后来被日本人抓住,夫妻二人坚决不投降。被日本人割下人头,在曲阳县城的城头上,悬挂了半个月。这也算是土匪中间的传奇故事了。徐小双与杨玉梅生下过一个儿子,名叫徐大龙。被老百姓匿名收养了。解放后,徐大龙被曲阳县人民政府作为烈士的后代抚养,徐大龙后来考上了大学。现在加拿大定居。此是闲话,按下不提。
我们关于土匪即绿林好汉的概念认知,大多从旧戏文中而来,在国家不义的时候,土匪即绿林好汉们,或许是悲壮的正道,他们代表着另一种公正?秦叔宝,程咬金,窦尔墩等,这些大名鼎鼎的土匪形象,实在是影响了我们真实的认识。我们仅是从戏文里看到,大难来临之时,他们怒目而视,敢于拼得鱼死网破。而且,这种绿林好汉多为艺术家们称道。可是,真实的土匪概念,应该不是这样的。至少,这样去认识土匪,在概念上是粗陋的。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专家,对保定民国年间的土匪历史,作了专门研究。谈歌的朋友石桥先生,是著名的学者,他写过此方面的专论。他在《保定匪患的形成》一文中,分析当时人们为匪的目的,无外乎三类:一类是躲人命官司。这一类,读者都明白是怎么回事,《水浒传》上这类情况甚多;第二类是图当官。民国初年,政府无能,天下大乱,有枪就是草头王,一些有财力的大地主、旧军阀,挑杆子,拉山头儿,只是为了壮大势力,想着日后被政府招安,跟政府要条件,弄个一官半职,也算是一条出路。这种为匪图官的人,大多是手中已经掌握了一部分武器;第三类,就是图财。当时保定地面上流行着一句土匪的顺口溜:“当个土匪好,穿得好,吃得饱,钱财少不了。”很多穷人,或者不是穷人,走上打家劫舍这条凶残之路,过着出生入死,刀口上舔血的日子,为的就是钱财。石桥先生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概括总结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