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章 割稻与美食(第2/3页)  田园凤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把土也给浸透了。

    运来不得巳,只得喊福来。

    福来连忙跑过来,凤来和勤来听他声音很急,两人对看了一眼,也跟着跑了过去。

    人一见运来这样,都吓了一跳。

    凤来埋怨道:”大哥,你拿这么些脏土按在伤口上,要是发炎了怎么办?“

    运来还说没事,能把这血止住就成。又叮嘱弟妹:”回去别告诉娘,不然她又该担心了。“

    福来紧着用陶罐里的水给运来清洗伤口。

    凤来想着,都说童尿能消炎,不妨试上一试。便拉着勤来道:”二哥,快拉泡尿到大哥的伤口上,有止血消炎作用。“

    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是挺相信这个的,所以福来和凤来背过身,勤来就照着做了。

    福来这才解下运来的束髻小巾,帮他包扎妥当。

    运来不愿人说他偷懒,因此还是放下裤脚,拿起镰刀继续收割稻。

    稻谷割下来后,用拌桶在田头就把谷打下,将稻草晒在田间,稻谷则运回晒干完事。

    所谓拌桶,就是在田间放一只大木桶,直径约两米左右,木桶内有一个斜放的方格型木架,打谷时,将收割下来的稻穗高高举起,用力向木架上摔去,随着“砰c砰c砰”的摔打声,稻粒便脱离稻穗,掉进拌桶之中。

    凤来看着二叔将一束稻穗摔打好几下,才将稻粒全部摔下来。

    运来也跟着二叔的样,可惜他没有技巧,不是稻粒摔不出来,便是动作幅过大,稻粒飞到木桶外的水田里去了。

    蒋二牛就教他:”摔一下把稻穗提起来抖动几下,不能用力过猛,掉出去的稻谷可没法一粒粒捡起来。“

    当拌桶里的谷粒沉积到一定数量后,林志成便用撮箕将其撮起,倒入装稻谷的箩筐里,装满两罗篼就挑回晒坝晾晒。

    凤来见自家田里,割谷的,打谷的,拖谷草的,大家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而田埂小上,挑谷的你来我往,挥汗如雨,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不远处的稻田里,伴随着男人低沉的吆喝,嗵c嗵c嗵的打谷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直看得人心中热烘烘的。

    凤来背着一背篓的豆荚回屋,见灶屋里也是热闹非凡。

    ”娘,咱家做啥好吃的呀?“凤来扬声问。

    林氏笑眯眯地答:”娘在做米丝哩。“

    原来林氏早在前一天就将米浸上了,起早将湿透了的米磨成米浆。此时正在做一种叫米丝的美味小吃。

    因为起早开始干活,又是要下大力气的活,所以众人肚也饿得快。林氏特意准备米丝,做为歇伙儿的食物。

    这歇伙儿,其实也就是干活累了,停下点个火抽筒烟的时辰。

    灶屋里有人专门烧火,做米丝可千万不能中途熄火或是火苗不旺。

    土灶上,两口锅在同时开工。

    林氏立在灶前,腰上系着围裙,显得那腰身的曲线特别好看。

    凤来在边上看着林氏操作。只见她娘左手端着一种特制的有围边的平底大圆盘,一边还有个小小的挂钩。灶边还摆着一摞这样的东西,而锅里的水,已经翻滚开来。

    只见林氏右手拿着汤勺往下一探,盛好一勺米浆,手臂微微一斜,米浆就倒入圆盘中,左手再轻轻一晃,米浆便听话地平铺在盘底。

    很快,这圆盘被沉入锅底,略作停留又浮了起来。而林氏手脚不停地又弄好了第二个,接着第个也下了锅。

    一连摊了个,林氏朝锅里瞟了一眼,见那成型的米饼此时已经颜色泛黄,晓得已经熟了,便手拿长筷,将筷穿入圆盘的小挂钩中一挑,圆盘稳稳当当摆在灶旁的方桌上。

    凤来见四狗娘赶紧将圆盘浸到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