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扬文抑武(第1/3页)  大宋龙腾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中午用过饭后,张越先在林衡太的陪同下,前去杭州府府衙拜访知府赵鼎。

    二人相见,寒暄了一下,落座品茶。

    赵鼎看着张越先笑着说:“王爷到得杭州,下官无以为敬,特意煮了皇上御敕的‘小龙团’与王爷接风!”

    宋代茶文化在唐代茶文化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深化,在深度上多有建树。由于茶业长的南移,贡茶以建安北苑为最,所以不少的茶学研究者在研究重心上也倾向于建茶,特别是对北苑贡茶的研究,既深且精。

    宋代茶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宫廷皇室的影响。无论其文化特色,或是文化形式,都或多或少地带上了一种‘贵族‘色彩。于此同时,茶文化在‘高雅‘的范畴内,得到了更为丰满的发展。

    封建礼制对贡茶的精益求精,进而引发出各种饮茶用茶方式。宋代贡茶自蔡襄任福建转运使后,通过精工改制后,在形式和品质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号称‘小龙团饼茶‘。欧阳修称这种茶‘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仁宗最推荐这种小龙团,珍惜备加,即使是宰相近臣,也不随便赐赠,只有每年在南郊大礼祭天地时,中枢密院各四位大臣才有幸共同分到一团,而这些大臣往往自己舍不得品饮,专门用来孝敬父母或转赠好友。

    宋代饮茶礼仪中,赐茶是一项重要的活动,赐茶包括皇帝向大臣们赐茶,朝廷向外国来使赐茶、宫廷游观活动中的赐茶,皇帝向国子监的监官、学官及太学生赐茶,还有在宫廷中的婚丧礼仪中也有赐茶的内容。由赐茶而衍生出来的还有大型的宫廷茶宴。

    因此,赵鼎把皇上亲敕的贡茶拿出来给张越先喝,足见赵鼎对康王赵构的尊敬。

    张越先或多或少对茶道了解一些,见赵鼎恭敬自己,很受感动,连连称谢。

    二人边饮茶,边说着些闲话,当聊到本朝武备废弛、甚至于外患叠加时,赵鼎神色惨然,连声哀叹。

    赵鼎放下手中的黑釉茶碗,望着张越先说道:“王爷对朝政不予干涉,本合祖宗惯制。然此乃多事之秋,金人虎视,下官妄论:朝廷不饬武备,必留隐患!”

    张越先心中暗想,这可不仅仅是遗留隐患的问题了,而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了。

    他知道,汴梁城就要在几个月以后为金人占领,如果历史按照应有的轨迹行进,那么,康王赵构就要成为南宋朝廷的开国皇帝。而这个赵构不知道被斡离不弄到哪里去了,自己冒充赵构,已经成为事实,如果真要自己去当这个皇帝,如何摆布好这个庞大的国家呢?因此,脸上布满忧伤之态。

    赵鼎见张越先也是满脸的愁容,以为这个风流王爷也在替朝廷忧心,略感心安。赵鼎本为太祖赵匡胤的后代,本来可以承袭祖荫,但他生就一身硬骨,硬是放弃荫庇,发奋读书,终于得中进士,进入官场。他作官的目的,并不似其他贫苦寒士那样,一旦为官,便摇身变成官僚,对上谄媚,极尽阿谀之能事,为自己谋得升官发财路径,他的心愿,便是竭力为朝廷、为百姓做事,以便光大先祖之德,维护大宋王朝万世伟业。

    圣贤、君子之所以能做到公正公平,原因就是他们能以全民族、国家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来考虑和处理问题,而不是如一些沉迷官场而不知为官正道者那样从个人或少数人的狭隘私利出发来考虑问题和决定一切。

    如果一个人为官,不把权谋当作自己在官场中的晋身之阶,所思所谋皆出于公心,以正为政,那么,为政者本人也必能在官场上有所大成。

    赵鼎就是这样一个以正为政的好官。

    张越先见赵鼎主动谈及国事,也就沉下心来,准备与他探讨一下刚才所谓的武备问题。

    “那么!大人对武备之事有何见教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