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萨迦帝师(第2/3页)  无根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智光合什垂目。

    席应真拈须微笑。

    许允德看看二人,先开言试探道:“摄帝师,我等一路行来,只觉这吐蕃地区广阔,物产丰富,地势险峻,景色壮丽,实是一个易守难攻,保家立业的好地方。只可惜颇有些元庭所封赐的大小贵族不体民情、上层高僧不尊佛法,反为害所治地区,再加元廷驻守官军的日常索要,民众实是负担极大。”

    摄帝师微微垂目,神情高贵庄严,答道:“再茁壮的大树都免不了虫蛀,再健壮的牦牛也免不了小病,我吐蕃有些贵族、僧侣会不体民情、不守佛法,亦是预料中事,只须不损根本,徐图治之,自可痊愈,与我民众安平生活。”

    轻转经筒,口诵‘嘛呢叭弥’片刻,又缓慢道:“我吐蕃受封元庭百年,供奉其驻守军队日常需要,亦是情理之中,又何来负担之说。许大人体民之心可赞,只是尚未体会得我吐蕃之实际。”

    言语间滴水不漏。

    许允德亦不恼,笑道:“摄帝师真乃字字珠矶,体民之意,忠诚之心亦令人感佩。”

    话锋一转,又道:“下官去岁夏日,曾深入后藏拉萨河谷,见得帕竹第二任第司释迦坚赞,言谈之间,对我汉人文化极感兴趣,并曾若时机合适,必然派团入我大明朝贡,以增友好,不知摄帝师认为其此举可是有违忠诚之旨。”

    摄帝师面色平静,道:“嘛呢叭弥,恭喜许大人,说得帕竹意动,帕竹若有此举,自是奉了佛祖的旨意,顺应佛心,又何来有违忠诚之说。”

    许允德抚掌大笑,声音清朗,道:“下官在陕西既闻得摄帝师乃吐蕃心智最坚,应对最为滴水不漏之人,果是如此。既已说到此,下官不妨言明,自唐以来,吐蕃便和我九州华夏之地结下深厚的兄弟情谊,641年,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便以‘子婿之礼’迎娶文成公主,后来虽偶或有冲突与战争,但更多却是和亲、会盟、定界与使者频繁的友好往来。”

    “入宋后,吐蕃虽已分裂,但各主要部落与宋的政治经济联系却更是密切,不少部落首领入宋为官,茶马互市空前繁荣。”

    “后元以武力灭宋,又以招抚威胁相辅之策逼得吐蕃诸部臣服,皆为不得已之事。”

    “今我大明驱得元虏,再建汉人新朝,下官奉太祖密旨,入得吐蕃,实希望和诸部再建如唐宋时之亲如一家关系,我寻摄帝师已有年余,今终见得,实为幸事。”

    “太祖嘱我,若见得帝师,必得言明诚心邀帝师入京一见之意,必以最高礼遇待帝师。”

    “帝师亦不必心存疑虑。若有疑虑,河州原元宣尉使何锁南普就是最好实例。他多次不睬太祖之诚意,并屡举兵犯我明境,却为我明军围得河州,城破后经下官劝说,方如梦初醒,悉数上交元廷所授金银牌印,归顺我大明,现已是河州卫同知,并由太祖亲赐汉姓‘何’。”

    “对此等屡犯我大明国境之一般元人官员,太祖亦能以诚以宽相待,何况是地位如此崇高,本又非元人的摄帝师。”

    摄帝师闻言闭目不语,轻转经筒,室内一片安静。

    良久,方才睁开眼来,道:“许大人,若回得明廷,请代我向太祖陛下言明感激之情,只是此事事关我萨迦教众及族人之未来,须得审慎从事。”

    又微笑看向席应真道:“老真人乃半仙之人,不知可有何见教?”

    老道微笑道:“无量天尊。天地万物,顺其自然,摄帝师自懂得顺应时势,顺心为之,贫道并无见教。”

    摄帝师微一点头,又转向智光道:“大师可有何赠语?”

    智光亦微笑道:“阿弥陀佛。摄帝师自会遵守佛祖之意,体得教众之心,老僧何来赠语?”

    摄帝师又一点头,道:“明日我便要启程往那和林,许大人,我就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