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遥远的伏笔 (8)(第1/5页)  文革风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姚文元之父姚蓬子是20年代中国文坛上的左翼作家,27年经潘汉年介绍加入了中共,此后,便与鲁迅、胡风、潘汉年等左翼作家交往密切。后来,他在天津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姚蓬子脱离共产党宣言》,成了叛徒,但他一直隐瞒这一情况。

    姚文元31年出生于上海。1岁时,父亲就抱着他去见过鲁迅,鲁迅为此写过一首诗。诗曰:赠蓬子蓦地飞仙降碧空,云车双辆挈灵童。

    可怜蓬子非天子,逃来逃去吸北风。

    这一点后来成了姚文元的“资本”。文革中,他不止一次地说过:“我1岁的时候见过鲁迅。”他在重庆南开初中读书时,父亲的作家书屋出版过胡风的很多著作,胡风也常来作家书屋与姚蓬子谈天说地。十几岁的姚文元也十分崇拜胡风,胡风写的许多书和文章,有的甚至读过三四遍。他还常跟着父亲去胡风家,常奉父命去胡风家里送校对稿、清样、书籍。抗日战争胜利后,姚文元随父迁回上海,进学校读书,仍是胡风著作的热心读者。48年,姚文元加入上海地下党,更热心读胡风的书。他下决心要成为胡风不入门的“学生”。这主要可能有三个因素:一是自从少年时代接触胡风后,就是胡风的崇拜者,对胡风的思想和笔法是了解得比较透彻。二是胡风过去与鲁迅关系密切,建国后,毛泽东曾经把胡风当作鲁迅的继承人来看待,胡风由此担任了不少重要职务,在文艺界树立了领袖人物的地位。姚文元研究胡风的文艺思想,自然会得到胡风的赞许,他个人也会由此捞到好处。三是他立志成为一个文艺评论家,而从研究文艺评论大家胡风的著作入手,是成为文艺评论家的一条捷径。(8)

    姚文元整天钻研胡风的书,几乎成了胡风迷。他在上海卢湾区委宣传部时,就经常在同事中谈论胡风,终于引起中共卢湾区委宣传部长的注意。54年12月初,他推荐让当时只是科长的姚文元为全区干部讲一次胡风的文艺思想。

    姚文元下了一番功夫,认真准备了一篇宣传胡风文艺思想的讲稿。

    然而,当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周扬的《我们必须战斗》一文。姚文元读了这篇文章,十分震惊。因为周扬在文章中已经使用“反动”一词来称呼胡风了。这对姚文元来说,不啻晴天一声霹雳,一下子把他打晕了。讲稿流产是小事,心中的偶像,怎么一下子成了“反动”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了好几个晚上。然而,几天之后,他就180度大转弯,成了胡风的批判者。恐怕连他自己也始料未及的是,后来,他竟因批胡而出名。不可否认,这里有张春桥的“功劳”。

    55年3月初的一天,张春桥主动约姚文元到他《解放日报》的办公室。在了解了姚文元的经历、家庭、工作之后,就对他说,听了你在上海文艺界批判胡风大会上的发言,也看了你在《文艺月报》上发表的文章,感到你的文章很有战斗力。你还很年轻,大有前途,今后我们经常联系。文艺理论家一定要成为政治家,今后你一定要多注意政治。谈话中,张春桥向姚文元提出,请姚文元参加《解放日报》批判胡风的座谈会,请他在会上发言;张同时还提出,请姚文元当《解放日报》的“文艺理论通讯员”。姚文元自然很痛快地答应了。

    3月15日,经张春桥推荐,《解放日报》刊登了姚文元的《马克思主义还是反马克思主义——评胡风给党中央报告中关于文艺问题的几个主要论点》。这篇文章是姚文元在《解放日报》批判胡风座谈会发言稿整理后发表的。《解放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的机关报,在全国特别是在华东各省有很大影响。姚文元的文章第一次作为重头文章在《解放日报》上发表,使姚文元的名字广为人知。接着,张春桥又连续约姚文元写了数篇批判胡风的文章,在《解放日报》显著位置上发表。同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