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五回高家挽歌(第1/2页)  大宋一锅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做皇帝其实是一件特别矫情的事儿,很多普通老百姓拿到台面上说的话,皇帝却不能说,即便是有这个念头,那也是只能在心里默默念叨,尤其是对于老赵这样十分注重自己名声和形象的皇帝而言更是如此。

    老赵特别注重自己一言一行给舆论造成的影响,这也是从起兵开始到如今,老赵选择的行事风格都比较内敛和含蓄化的原因,实际上只要他愿意,他大可毫无顾忌向全天下宣布自己要一统天下的决心,但他却并没有做出这样高调的选择。老赵与一般的武夫皇帝不一样,他是一个体面人,他不允许自己因为一时的急功近利,让内心最隐蔽的欲望暴露在舆论焦点之下,从而背上战争狂人的恶名。

    这一切负面影响,都不是老赵所想要的。

    但,事情总得要人去做,即便老赵今天说不当皇帝了,马上就会有人站出来取而代之,如何才能更好的权衡统一野心和英明名声之间的关系呢?

    最终,老赵还是选择等待。

    当两封求救信先后被呈递到他面前的那一刻,老赵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隐忍了这么久,说到底不就是缺少一个南下的理由吗?现在好了,人家主动找上门来,语气言辞还如此恳切,老赵再顺着梯子这么一爬,华丽丽的来了个顺水推舟,借坡下道。

    他随即召开了一次紧急朝会,在会上,老赵一如既往发挥他实力派演技,激烈的痛斥了张文表叛乱的不忠行为,还不忘附带着一些大国的使命情怀阐述,归总一句话:我大宋军队这次南下没有其他的意图,纯粹是为了解救友邻困局,急人之所急,帮人之所需,最终也是为了大宋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使命。

    助人为乐向来都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更何况是现在拯救友邻百姓于水火的光荣任务,老赵义不容辞啊,既然理由也有了,此前老赵也制定了整个对外政策的框架,现在就只剩下调兵遣将了。

    正义之师,向南方进击。

    公元963,也就是建隆四年,由时任山东南道节度使的慕容延钊为主帅,枢密副使同时也是老赵心腹的李处耘作为监军,二人率领北路大军南下,赵匡胤的打算是,高家人也在荆南这个地方待了这么久了,虽说平日里这家子人还算是有礼貌,但现在湖南出现内乱,大军南下势必会借道荆南,何不趁机摆平这个钉子户呢?

    带着皇帝的计划,慕容延钊和李处耘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尽可能的用最小的代价拿下荆南,毕竟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湖南,要是这种顺手牵羊的事情都办砸了的话,势必会影响接下来部队的行动,为此,部队对外打着的旗号是借道,并无其他图谋。

    高家人听说大宋军队已经到达了自己的地盘,顿时慌了神,原本高继冲的意思是让大宋帮自己作个决定——是否出兵湖南,没想到今儿却把狼招来了。这下可怎么办?

    大家一时之间议论纷纷,争论不休,武将们主张与大宋拼个鱼死网破,当然也有主张和谈的,文臣们认为:以目前荆南的兵力,完全不足以与大宋抗衡,倒不如趁大宋军队还未强行压境,提出条件,跟他们谈谈,一来可以试探他们的虚实,二来也可以看碟下菜,为荆南留条后路。高继冲对于这两种意见也不知道该采用哪个,而就在这时候,李处耘来了。

    老李带着他的所谓条件和诚意来了,姜还是老的辣,小高同志也才刚刚成年,与老李相比他对政治权谋的理解还显得太单纯。

    双方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会晤,老李传达了主帅慕容延钊对小高同志的问候,同时也回忆了双方多年来的邻里友谊,老李在会晤中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队伍必须从借道江陵,同时荆南负责部队的后勤补给,作为交换,老李也一再保证大宋军队一定会秋毫不犯,而且老李还热情邀请荆南的大臣们前去襄阳观摩,顺便看看大宋军队的实情,避免不必要的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