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7章 重视(第3/7页)  奥匈帝国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况且有着皇室c政府对粮食和畜牧产品的大规模收购和保护,匈牙利百姓在历次经济危机中更没有遭受任何损失。

    反而比奥地利在某些方面更能承受外界打击,幸好奥地利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直不错,否则就不是那么幸福了。

    至于矿业,张祥更与皇储鲁道夫探讨过,奥匈帝国本土的矿业前途不大。和平时期,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从国外买,国内的先封存起来,等外部没有了或战争来临了,在启用。

    这样还可交好一些国家,比如大清帝国c葡萄牙c西班牙c瑞典c丹麦等国。从而方便国内物品向这些国家出口,扩大外部市场,拉动百姓就业,得到皇储的点头大力认同。

    至于南美国家更是如此了,不管是因为本国移民的问题,还是经济发展问题,交好南美国家高层是绝对没有错的。当然这有个前提,国家要有海量的贵金属和外汇储备。

    偏偏奥匈帝国现在在这方面是很强的,南美国家用世界各国的外汇就能搞定,比如英镑c美元在南美国家近乎通用;而大清帝国的外汇储备就非常的多了,正好被奥匈帝国拿来用。

    同时大清帝国这些年经济发展快速,缺少白银和铜制作银币c铜币流通,但奥匈企业控制的澳大利亚和南美的一些银矿c铜矿产出量巨大,正好用白银和铜到大清帝国公平兑换成英镑c美元,双方受益。

    还可顺手倒买倒卖一番,将南美的廉价白银收购后,平价卖给大清帝国,双方获益。另外在现在的大清帝国,奥匈帝国的克朗是第二货币,毕竟双方关系亲密,币值稳定,兑换简单,携带方便。

    大清帝国每年上万人次的公费出国旅游c学习等,大清高层和百姓的第一选择往往都是奥地利和德国,第二位的是英国和西班牙。

    毕竟一是奥地利的音乐c电影c大学等世界闻名,与同样科技发达c教育领先的德国同根同源c同语同俗,掌握着科技时代前进的主流节拍。

    二是这两个国家的制度方面都属于君主立宪制,更能被有君主传统的东方人接受。相比之下,政治c经济方面也比高度自由资本主意的法国与美国,更能被大清政府高层所认同。

    英国本土虽更加富饶c强大,但英队毕竟入侵过大清帝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双方百姓心中多少都有点格格不入。

    如不是这些年满清政府的政治觉悟够硬,坚决制止那些不该出现的声音,弄不好双方的矛盾有激化的可能。

    日本,不论是大清政府方面还是百姓个人,那原则上根本就从没考虑过,一个世界三流科技小国家,小小的岛国,你有什么资格让我认同你的所谓学历c教育啊。

    所以奥匈帝国本土的矿业比重逐年的在下降,大部分矿业公司都陆续被皇室高价收购c整合暂时封存。工人被集中培训后,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享受皇室企业员工待遇。

    你说原矿主的资金怎么办,那简单啊,皇室专门拿出南非的部分金矿区的股份,让大家自愿限量购买啊。

    不愿意的,自己也可想办法解决,愿意的就成为皇室控股的企业内一名普通的大股东,每年享受企业分红。

    其中奥地利的油田c匈牙利的德布勒森油田c巴拉顿湖油田等整合成了帝国石油公司。暂时停止国内的石油开采业务,将主营业务面向国外,与荷兰c罗马尼亚c巴库的石油公司联手,开展合作业务。

    员工虽普遍需要出国工作,但双倍薪金,半年带底薪长假等高待遇,还是安抚了绝大部分员工,离开欧洲国家去中南美c殖民地工作的,还有什么海外津贴c补贴c困难地区补助等,收入就更高了。

    造成的结果就是基层员工受惠了,而企业的利润率相对不足。幸好这是相对的,石油产业在任何年代都是厚利的,看看后世西亚的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