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五零章 都是粮食闹的(第2/2页)  我成了仁宗之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就是有点存粮的人家,也会考虑到常平仓籴米……”

    “吾等是否也可到常平仓籴米?”

    “朝廷诏令乃是以丁口为准,吾等也乃大宋之子民,自然可得!”

    确实,这不是杀无赦的范围,即便是皇城司探知了,朝廷也无法降罪。

    不论是开封府京畿道,还是京西路的京兆府,还是河北道,不同的人在做着不同的事。

    都在围绕着粮价而动。

    谁也没想到,第一个举起屠刀的,会是开封府的吴奎吴子方。

    而斩杀的是常平仓的吏员,还是个有文官职衔的吏员。

    吴奎并不了解太子殿下的谋划,但这段时间一直在关注着平价粜粮的事宜。

    常平仓平价粜粮,已经一个多月了。虽然粮商的米价没落多少,好歹也没涨,基本稳定在每斗百文以下。

    甚至有些粮商,在常平仓出粮的时日,也会调低米价。

    形势似乎是在向好。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如果众志成城,整个汴梁的粮商,全部平价,完全可以度过这次大旱之年,还是平稳的度过。

    可是不成啊!朝廷不能肆意干扰粮商……关键是朝廷根本不可能通过干预粮价的议题。

    吴奎以为,朝廷诏令的目的,是以常平仓平价为引,将粮价稳定在一个可以接受的价钱上。

    而开封府常平仓的吏员,是最了解常平仓粮食储备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平价出粮,常平仓存粮虽然还有,可他知道,绝对抗不过这个灾年了。

    所以,他居然对常平仓存粮添加沙土,同时将用此法多出来的余粮,私下贩卖与粮商!

    常平仓的粮食,本就不是精粮,多点或者少点沙土,对于能平价买到粮食的百姓,真的无所谓。

    好像这事应该就这么过去了。殊不知他所有的行为,都在探事司的眼里。

    如今粮食一事,就是朝廷最大的事。

    当奏报传递到开封府时,权知开封府的吴奎,毫不犹豫的将此吏员问斩了。

    斩杀了吏员,似乎可以杀鸡儆猴了。

    可惜,事与愿违,在斩杀了这吏员之后,整个汴梁都传开了……常平仓粮食已经不足以支撑如此平价粜粮,这也是吏员中饱私囊的原因。

    然后……整个汴梁的粮价,应声而涨!

    在斩杀吏员的第二天,汴梁的米价直接涨到了每斗一百五十文。

    有传言称:因为该吏员因为暴露了常平仓储备粮食数量而被问罪。

    也有传言说:该吏员伙同粮商,将常平仓粮食出卖于粮商,致常平仓已无粮可供朝廷平价粜粮。

    不管什么,都一个意思,那就是:常平仓已经没多少余粮了,而朝廷只不过是欲盖弥彰。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