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三章 火山沉积物(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了盔甲,冷兵器也要配备,毕竟目前火枪的射速感人啊,刘一凡仔细考虑了下历代兵刃的制作,唐刀的夹钢,从古至今的百炼钢,到日本刀的渗碳钢,目前情况下最便利的无疑是百炼钢,所误用百炼就也是古时人打大量时间把一块生、熟铁坯加热后反复折叠锻打,在锻打过程中尽量去掉铁质中的碳层、杂质,提高刀具金属强度和韧性,只是人工敲打力量小,效率低,所以一把百炼钢所得不易,但现在有人锻打机,把一块叠层烧红的铁坯锻的起来还是很轻松的,百叠只要花时间也不是不可能。而且效率要快得多。

    刘一凡把一块熟铁和两块生铁块夹在一起烧红后用水利锻打机反复折叠锻打十几层后,铁坯所含杂质基本不多了,用这块铁坯打制了一把唐刀样式的直刀造型,进行渗木碳和油水淬火、回火后,又特意用鱼胶和砂石粒粘合成而的圆形砂轮片挂到水车传动轴上打磨好刃口,上好木把。一把成型的唐刀就新鲜出炉了。

    看着新打制的直刀,郭继文手痒难耐,拿出一把黑风山上用的弯刀,对砍试下新刀,只听“呛”一声,弯刀应声而断,看看手中的直刃唐刀,只在刀刃上有个白印,锋刃元损。郭继文兴奋地把住这把刀就不撒手了,宝刀啊,这个时代能有件宝刀那是多少银钱买不来的。

    刘一凡倒没太大惊奇,精锻过的刀具再砍不过粗制烂造的铸铁刀的话就说不过去了。好不容易从郭继文手中抢过刀具详细打量了一番,看着质量还可以,磨刃面上出现了金属材料折叠挤压后特有的花纹,倒不是像后世见过的那种云纹,鱼鳞纹什么的,是一种并不太规律的花纹,看来加工精度还是有些粗糙,花纹不怎么规则,不过质量还可以,就叫花纹钢吧。又叫人用力弯折了刀身,能弯由30度左右,松手后随即还直,而不折断。随手扔给郭继文,对这样粗制加工的刀具,刘一凡还不怎么看得上眼。单一铁质的刀具能有这种效果还算不错,以后找到其它矿种做成合金的刀具才算好东西。

    算了下时间,打制一把这样的花纹钢刀大概需要两天时间,不过如果把锻打的时间错开,流水线式打制,时间还能缩短一些。先小批量打造一些应急吧。毕竟质量过得去。花纹钢刀具让郭氏兄弟欣喜不已,这在原来要想得到一把百炼兵器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有了现代加工设备,这都是小意思。对投靠刘一凡也越发觉得最正确的决定。

    库页岛这个小据点在刘一凡的带动下进入了小规模发展高速期,刘一凡也对有特长的人员也进行了分工,专业人干专业的事才是硬道理。刘一凡对目前据点人手进行了下分工。吴老大负责造船及捕鱼事宜,王二牛带人伐木及继续制造水车及锻打机。林三,陈五负责采矿,炼焦炼铁铜等。郭氏兄弟既然喜欢刀具就先打造刀具吧。岛上的300多人这么一分,基本上所余不多了。刘一凡带上张九准备继续向北探索岛上资源。没有硫磺始终是个问题,库页岛算是一座活火山,既然有火山, 就少不了硫磺矿。这个肯定要找到的。

    第二天,带齐了补给,刘一凡带着张九一行人沿山脊向北部山区继续探索。库页岛狭长地形,中南部多为山区,最高山峰大概1600多米,北部多为平原,河流湖泊众多。刘一凡回忆着以前看过的网上资源,随着来到这个时空年头增加,前世的记忆有些渐渐有些模糊了。刘一凡也感觉自己快要被融入到这个世界中。

    几天后,刘一凡人等人到达了南部一处群山环绕处,在山脚下望着远处的山峰,山顶上静悄悄的,没有一丝烟火气,没看到有火山口的一丝气息,刘一凡见状对此地抱的希望不大,虽说刘一凡知道此岛是活火山区,但具体哪座山峰是火山口却不知道,看来只能明天上山查看了。一夜无话,第二天,天一亮,刘一凡等人就开始爬山,对于此时处于原始生态的山区来说,刘一凡这趟山爬得比较艰难。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