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工业 跃进(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粮食烘干问题好解决,现成的木板烘干房,改造一下也能作为粮食烘干房,不过想要给麦穗脱粒,脱粒桶要有速度还要有一定力量才能实现脱壳,靠人力直接摇动肯定是不行速度上不去,得用杠杆变速,增速机械,齿轮组合是最好的方式。要安装齿轮还要有支承轴,轴两端还要轴承減少阻力。想到这刘一凡就有种想吃口猪肉就得自己养猪,不光自己解决猪饲料还得把猪圈盖出的感觉,这都什么事啊。

    现代齿轮加工都是车床,铣床加工出来的,现在做不到那样的精细加工就得铸型,刘一凡现在唯一成熟的工艺就是铸了,那就把这项工艺的扬光大。不过铸前刘一凡学了个乖,考虑到配合尺寸的精确性,刘一凡先用木料削制了一套三级增速机构一比一大小齿轮模型,金属加工不好解决,木料就很好办了,现在对齿轮配合刘一凡也只记得需要齿面配合用渐开线什么的,别的都忘的差不多了,果然,就这种很简单的减速设备做起来也是磕磕拌拌,一会不是这个齿轮齿数不对,就是那个齿轮齿面弧度有问题,磨擦过大,不得不边试着配合边削除不合适的地方,几天的功夫,这套木制三级减速齿轮组模型才算比较顺畅地运转下来,刘一凡还试了试,摇动一端轴,就可以带动另一端轴很快的转动起来。看来变速比不错,能达到1:6左右,有了这套精心调制出来的模型,这以后的用途可大了,正向用可作为增速用,反过来也可以作为减速增力使用。

    有了木制模型,铸铜件就很好解决了,用粘土作模,用木头齿轮模型压型,烧硬后直接烧铸出铸铜件,打磨掉边角肥边,又手工磨掉多余的地方,一套齿轮组就成型了。支承轴也用铜吧,目前唯一能加工的也就是铜料了。照上次车削铜炮的车床再打造出一套来,这次刘一凡做了不小的改进,夹件卡盘爪用铜爪代替,导轨上也加装了车刀座和前后调整面,高碳钢磨削出车刀来对铜棒料进行加工,没有自动进给机构就手工。一根合适用齿轮轴径的圆铜棒料就车削成了。

    有了齿轮,支承轴,剩下的就是轴承,但轴承无论对哪个时代都是个难加工的工件。精度越高,效果越好。标准的滚珠轴承以现在条件肯定是加工不出来的,光是一个浑圆的滚珠就实现不行,球不行,但可用圆柱滚子轴承,棒料能加工出来,切割成圆柱滚子还是能实现的,轴承的内外碗相对来说也不太好加工,不过有了改进的机床后,费点劲还是能加工出来的。经过几次摸索改进,一套简陋的铜制轴承配件总算被加工出来了。组合到一起后,刘一凡用手拨弄着这套轴承,工件表面还是很粗燥的,不过转动还是很灵活的,用了油脂润滑后,转动更轻快了,和后世的倒是差不太多,不过缺点就是不耐磨,估计寿命不会太长,但好在现在所用的设备也没那后世要求的高转速和受力大,都是低速运行的,估计能多挺一段时间。

    有了这套合用的轴承后,其它的照这样子加工就好。很快所需的几套轴承就加工完毕。难加工的部分都完成后,其余的齿轮箱,滚桶什么的就很好解决了,组合到一起后。刘一凡版的小麦滚桶式脱粒机就大功告成。动力部分只能用牛拉转盘带动了,传动皮带没有先用麻绳代替。为了测试这套设备,刘一凡还特意割了几把没成熟的麦穗来试新机器,随着耕牛慢慢带动转盘,转盘带动齿轮增速机后,末端滚桶由慢到快开始高速转动起来,刘一凡把麦穗塞到上面漏斗后,麦粒被滚桶上镶嵌密密麻麻小铁杆头快速的打落下来,经过下面的漏斗,落到接麦粒的麻袋里。很成功,一把麦穗麦粒基本上都能脱粒下来,脱粒一麻袋麦粒也不过几分钟的样子,有了这套设备,粮食脱粒就不再是问题了。只是麻绳寿命不斟使用啊,转动一会就麻损得厉害影响效率。没找到合适材料前也只能先这样用着了。

    一套设备肯定不够,看了看库存的铜料后,刘一凡大气地下达了再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