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令人迷醉的三圆四不扁(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管怎么样,刘一凡决定先试试,石英石在发现硫磺的地方就有,有火山灰的地方,基本都能发现石英石,找人运了些后,刘一凡把一座炼铁的炉了改了改,把石英石放了进去,加火,吹风炼了起来,几个时辰后果然像刘一凡预计的那样,温度不够,石英石只是半融化,没提取出玻璃状液体来,只是有点像琉璃。这不是刘一凡想要的,第二次开炉,刘一凡试了试像炼铁一样加入石灰石粉,这次效果明显好得多,不过也没达到玻璃程度,刘一凡停了炉,开始回忆玻璃历史,总感觉还少了些什么,想来想去,一个腓尼基人的商船的故事慢慢回忆起来,一群载满晶石矿体“天然苏打”腓尼基人的商船,在一个岛上的海滩上做饭,无意间所带的晶体矿和海滩上的石英砂被锅底火加热成原始玻璃,这大概是最早的玻璃来源,这群腓尼基人靠这个发了笔大财。

    想到这,刘一凡有点悟了,天然苏打,苏打主要成份就是碱,那群腓尼基人能用做饭的火温度融化石英砂,说明碱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能降低玻璃融化温度,这其中肯定有什么化学反应之类的,不过其中化学反应对理科搞机械的刘一凡来说有点困难。不过试一试还是能做到的,没有天然碱晶体矿,有草木灰啊,这个成份也是碳酸钾,是强碱弱酸盐。说做就这,在原料中加入草木灰后,果然,炼炉还没到最高温,蓝色融化的液体就流了出来,这就是玻璃了,成功了,刘一凡拿根铁管从流出滚热液体上搅起一团来拿到眼前仔细观察,确实是玻璃,不过,这团玻璃顔色不是透明的,中间主蓝色为主,还夹杂着各种不同顔色块,就像是把各种画笔颜料杂七杂八混在一起一样,而且中间杂质太多,很不干净,这是原料没提纯引起的,这问题不大。不过夹杂的各式顔色,刘一凡苦笑下,这目前是没办法的事了,历史上开始生产的玻璃就是这样,因为石英含有铁质等各种金属成分,所以纯净透明玻璃也是很多年后才被人摸索出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方的教堂里那五顔六色的窗户上的碎玻璃拼块,最初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开始实在无法生产出透明玻璃时妥协的产物,结果后期倒成了美感的标志。

    虽然玻璃出来了,不过质地太差这不是刘一凡想要的,材料要提纯,石英石矿粉碎后,手工挑出杂质部分,石灰石也精细挑选,草木灰杂质太多,提纯就是泡水过滤后的溶液,以碱为主。把经过提纯后的原料再次回炉后,这次出来的玻璃就比较干净了,顔色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不过质地已经很纯正了,基本没多少杂质了。刘一凡找了根焊接后的铜管搅起一团试着吹出个气泡,很快一个亮晶晶,淡蓝色的玻璃泡容器就被刘一凡吹了出来,不过样子不是很标准,不太圆,有点扁。随着温度的下降,玻璃泡渐渐成型冷却下来,用小刀趁余温切割下来后,一个三圆四不扁的玻璃罩就出现在大家面前。

    刘一凡打量了一下这个新出炉的东西,不太满意,正想让大家提提意见,回头一看,四周静悄悄的,所有人都被这个新出现的事物迷住了。林三甚至伸出手来,想摸又不敢摸就尴尬地戳在那。阳光下,这个很丑的玻璃罩闪耀着令人陶醉的光芒,透过玻璃表层还能淡淡地反射出大家瞪大的双眼。刘一凡见状,使劲的咳嗽了一声,这下大家才反应过来,看来低估了玻璃出现对这个时代人的冲击。不过刘一凡想想自己后世时也热衷于收集各种漂亮的玻璃杯子。就不难想法这个凌空出现的漂亮水晶对众人的吸引力了,不,比水晶还要透明漂亮。其实刘一凡也觉得玻璃才是人类最有价值的发明。纯淬,干净,漂亮,还有着反射的光芒,这些都不足以形容玻璃的这种特性。

    刘一凡正想说些什么,就听“啪”一声脆响,刚出炉的玻璃罩在空中直接裂碎成很多细小的碎片,噼里啪啦掉在地上。“嘶”众人一片惊呼声,林三更是直接趴在地上拣起了掉在地上那些细小的碎片,连连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