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九章 阿卜杜勒.哈基木(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一早,刘一凡照例带着众人开始逛起泉州港,一面了解各类商铺货卖信息,一边想为琉璃灯找条销路。此时的泉州沿街商铺除了中原特产瓷器,茶等传统商品外,从南洋海运来的各类香料也占了大部分,乳香,苏合香,豆蔻,肉桂,安息香,龙脑香等,皇宫,官宦及富户对此需用极多,价格也很高昂,刘一凡随意问了一下后世有名的龙涎香,几钱的份量就达二十几贯,这价格,让刘一凡咋舌,这简直抢钱一样。来自波斯(后世伊朗)没药(伊朗松脂),檀香,高丽的人参,日本的漆器,珠宝,硫磺等非州远海运来的象牙,丁香等。

    刘一凡一路看,一路问,各类物质很丰富,只是可惜没看到对岛上有用的海外新奇农作物,热带水果也看到不少,随意买了一些尝试后,就放弃了,没有经过后世优选的口感一般,而且北面气候寒冷种植不了。逛着,刘一凡还看到了这个时期最有名的越南占城稻,这时也被引进了南宋,南方大部以大米为食,占城稻此时还有比较有名,只是种植普及不是太高。刘一凡也采购了一批种子,有一搭,没一搭,准备试种下,库页岛远比黑龙江地区还要暖和一些,虽然纬度不同,不过受海洋暖气流影响提高了不少温度。后世黑龙江可是大米主产地,只是此时北方没有种植稻米的,一般以小麦主食,高梁等杂粮为主,新中国建国初北方也是不种植大米的。70年代中国北方即使有稻米种植,亩产也只一二百斤,直到一个日本人的到来—原正市先生,整个改变了中国北方稻米种植技术,他带来的北海道一整套寒地种植稻米方法,黑龙江稻米产量直接上升到亩产800多斤,从这开始中国北方才真正成为大粮仓。所以无论国与国之间怎么样,还是有以善为本的不同人。既然可行,刘一凡也准备回去试种下,毕竟面和米是最重要的主粮。

    逛着逛着,前面出现一家珍宝阁,看这名字就知道是一些卖一些稀有东西的地方,刘一凡见状,迈步走了进去,果然里面装饰就和一般宋代不同风格,充满了异域风情,当看到店中间柜台后的掌柜时,刘一凡更是吃了一惊,一位头緾布圈的阿拉伯人,掌柜见刘一凡等人进店,操着不太熟练的开封官话熟练地用宋人的招呼方式,几位客官有什么需求,聪慧的仆人阿卜杜勒哈基木为尊敬的客人服务。还是一阿拉伯老外,虽然刘一凡不太确定,不过看这装扮,看这动作,明显阿拉伯人的习惯。(南宋时期有大批阿拉伯、波斯、欧州商人在此经商)。

    你们这有什么新奇的珍宝,拿出来看看,见客人上门阿卜杜勒哈基木很热情,先给众人一人倒了一杯热乎乎的骆驼奶,然后拍拍手,一行阿拉伯人纷纷从后面拿出各式各样的海外商品,波斯的地毯,中东的椰枣,各式异域风格的金银铜器,阿拉伯弯刀,香料,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精美瓶子,刘一凡拿起闻了闻,香水,我去,这个时代就有这个东西了?其实不奇怪,外国人体臭,香水是刚需,中国人就没有多少这方面问题,所以需求不大。(只是后世不少中国人学老外,男人也用香水,不知所以)

    看着眼前这些东西,新奇是新奇,不过对刘一凡来说这都不算什么,作用不大。不过对这些没什么兴趣的刘一凡却被柜台上的一盘小吃吸引住了,上前拿起盘中的零食,看了一会,又扒开一个,尝了尝,确实了,花生,这肯定是花生,不过比起后世的,里面的花生仁要小得多。难道现在美州就通航了?

    刘一凡拿起这个连忙问个,这个从哪里来的?阿卜杜勒哈基木见刘一凡对商品没兴趣,反倒对盘中小吃感兴趣,倒也没冷脸。客官对这个有兴趣,因沙安拉(安拉乎愿意),这个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很珍贵。这个卖吗?刘一凡问到,有多少。

    这个,可以卖,不过一个要一贯钱,阿卜杜勒哈基木大开口道。一贯一个,刘一凡听到这价,笑得嘴里的骆驼奶都喷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