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九章 一口吃个胖子(第1/2页)  元青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史》三年,己丑,李璮反,以涟、海三城献于宋,尽杀蒙古戍军,引麾下趋益都。

    当刘一凡听到快船打探来的消息后,感觉机会来了,这汉人军阀李璮杀尽本地蒙古驻军后,还未满足占据的涟、海三城,又引军向益都攻济南,这是挖蒙古人的墙角,作死的节奏,不过正好,李璮据兵攻益都,后方空虚,刘一凡决定伸上一脚,这样的好机会不利用上可惜了,而且历史上李璮此人也不是真心投宋,一面反蒙,一面攻宋,利用蒙宋间特殊地理位置来回摇摆,获取利益。

    九月,准备完毕的刘一凡以致远号为旗舰,配水手百余人,火炮三十余门,炮手200余人,火枪兵600,骑兵200,率领余十二艘货船直奔山东莒县而去,此为李璮后方,正是人口密集之所。

    人口一直是刘一凡摆不了的问题,北方人口太少了,这半年来在郭继文兄弟等人四处打探收集下也不过迁上岛千余人而已,北方在蒙金的反复战争中,人口流失严重。逼得刘一凡只得打主意打到南宋。此时中原大部分人口均地南宋占据地区,蒙元地区汉人也不是太多。据后世统计蒙元时期,中书省(腹里,包括山东山西,河北)人口20万以上府、路有4个:大都路(今北京),40万人;真定路(河北石家庄),24万人;益都路(山东淄博),21万人;晋宁路(山西临汾),27万人。这都是主要中原地区只有这些人口,更别提气候偏冷的北方了。这也是刘一凡在辽东收集人口过于稀少的原因。

    九月中旬,刘一凡率船队在山东莒州(后世日照)岸边登陆。此地为李璮军阀割据后方,登陆后刘一凡打出南宋旗号,以南宋景定皇帝心系鞑靼统冶下汉人不平境遇,特命海军将领接汉人归宋为名。半号招,半强制,收集归宋百姓四万余户,人口十余万人,分批次运送至库页岛。消息传到李璮时,李璮正值初占济南之际,与蒙古进剿兵力对峙之时无暇分身,隧派二千余冶下兵丁前来阻止,被刘一凡火炮及火枪兵驱散溃败。莒州,密州人口为之一空。到十月中旬,在刘一凡船队日夜不停运输下,十余万汉人人口被刘一凡掠至库页岛,一时间岛上据点人满为患,不得已搭建简易棚房安置人口。来岛之初一小部汉人多有抱怨,被镇压首恶后,恢复秩序。

    十月末,刘一凡率船队载满最后人员及莒、密两州,府库银十余万两及存粮六十余万石归库页岛。

    回到岛上如何安置大量迁移来的人口成了当务之急。随着气候转冷,来岛汉人多有冻伤,刘一凡下令停止目前所有生产项目,转至建造大量木制棚房及铸造火炉工作中来,在严冬来临之前抢时间尽量多造房安置人员。一时间沿据点向平原上延伸出大大小小简易棚房五六里,大量人口密集居住在此。为保证秩序,刘一凡命张九,郭继武,郭继中兄弟组织治安巡逻队,调停矛盾及治安管理,暂任府衙之职。

    经过岛上全体人员紧急施工下,11月初,在第一场雪来临之际,安置十余万人口的棚房终于全部建造完毕,大量人口住进了棚房内,每个棚户还配置火炉取暖设备一套。每日二顿粗粮,一顿细面,大量的鱼,肉被纷发下去,在住房及伙食问题初步解决后,岛上这十余万人口开始稳定下来,没再出现逃跑及抱怨问题。刘一凡也终于松了口气。

    此次从山东迁来的人口数量过于巨大,刘一凡有种一口吃撑的感觉,不过这样的机会天载难逢,不抓住这次,待忽必烈稳定中原地区再想顺利弄些人口就不是容易的事了。

    人心初步稳定后,刘一凡开始为这十余万人口以村县等划分居住区域,让每片区域选出族老负责管理各区事务,并征集青壮分配到各个矿点,生产工地。妇人开始生产纺织棉衣等过冬衣料。在管理制度方面,刘一凡借鉴后世社会主义初期大生产运动,以大集体生产为主,这在生产初期阶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