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第1/3页)  成王败寇话今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年夜饭后,刘郎中带着儿子刘建军来到了臣家别院。这个四合院比起臣家大院,小是小了许多,却干净整洁;四世同堂,人不算多,也没有大院那么嘈杂。

    臣妈妈见刘郎中天黑后来家里,定是有什么事情,就将他父子二人迎到了厅堂。只见臣家一大家子十多个,也都在厅堂里,围坐在火盆四周闲聊。最年长的是婆婆臣周氏,臣没赶上解放就生病去世了;最小的是臣永泉一岁多的女儿臣记华。臣永泉五岁的儿子臣记清,在屋子里跑来跑去,一刻也闲不住。

    臣周氏见刘郎中来了,赶紧叫永泉让座、倒开水。待父子二人落座后,便向刘郎中拜年,说自己年纪大了,天冷了就不想出门,没有去凑热闹吃团年饭,难得恩人来看她。随后就问:“这是建军吧?几年不见长变样了,越来越精神了!听永义说现在当公社书记了,有出息。”

    刘建军赶紧接话:“臣婆婆,建军给您老人家拜年啦!”

    刘郎中来臣家是要缓和两家人的关系,和臣周氏一道,用以往的恩情,如水一般把新冒出来的味儿给浇灭掉,让挑事儿的臣家族人无戏可看。

    他和臣周氏摆起了老话。他曾经治好了臣周氏的病,救了她一命;臣开业也好意留下了他,给了刘家一个重新团圆安定的家。两家互有恩情,渊源深厚。

    至于刘家当年在臣家别院上边不远,修了一排四间房子,被挑事儿的人说成是压了龙脉,挡了臣家别院的风水。刘郎中当年建房选址,是得到臣开业许可的,但他不会主动去碰这道伤痕。

    刘郎中还想到了一个主意,用历朝历代皇家的办法,可以进一步拉近两家的关系,那就是联姻,让小女刘建英嫁给臣永义。

    刘郎中是看着臣永义长大的。臣永义这小子,虽然没有像他的三位哥哥那样读过多少书,遇事沉不住气,但他满脑子鬼机灵,学什么像什么,反应特别快。而且,他为人热情、豪爽,肯帮忙,在臣家山有人缘,比他三哥在臣姓家族威望高。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队长当得稳稳当当,把六队得顺溜溜的,是个有能耐有出息的好后生。

    刘郎中把联姻的意思刚说出口,就被儿子的话打断了。

    “爸爸,妹妹还在县里上高中,你就急上了,我的事情你怎么老是不给个痛快话呢?”

    刘建军说这话是想把话岔开,他不愿意看到有心气儿的妹妹回乡当一辈子农民。况且,这件事情父亲从来没有与和家人说起过,怎么今天突然冒出来了?

    臣永义听刘郎中说要把女儿嫁给他,心里暗自惊喜,把什么房子呀风水呀书记呀都抛到脑后,丢得一干二净。刘建英可是臣家山的一枝花呀,模样特别地俊俏,小伙子们谁不想娶她这么漂亮、聪明又文静的姑娘。她一直都是臣永义的暗恋对象,但这只美丽的鸟儿,已经长成了凤凰,渐渐飞出了臣家山人的视线。

    臣周氏和臣妈妈听刘郎中这么一说,都开心得合不拢嘴,那管刘建军打什么岔。臣妈妈见自己的儿子兴奋的表情,自然心中有了数。上次与张家的婚约,被刘建军抢走了,没让臣永义知道。这一次是你刘郎中主动示好,不会再错过,于是就紧追不放。

    “他叔,我和婆婆替永义做主了,我们同意这门亲事。还劳你回去给他婶说一声,等过了初七,我们就说媒。怎么样?”臣妈妈看着刘郎中,等他的回应。

    “这事先说到这儿,我回去与孩子她妈商量商量。”刘郎中知道儿子打岔的用意,于是没有把话说满。

    说完话,刘郎中父子二人起身告辞。回到家之后,两人当着全家人的面争论起来。

    “建军,你在外面当你的书记,回到家还是我的儿子。”刘郎中对儿子刚才当着臣家一大家子打断他的说话,很不高兴。虽然他知道儿子是好意提醒,但还是伤了他做长辈的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