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9.天门三棒鼓(第3/4页)  皇上您该去搬砖了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也有悲戚之色,于是讲述了起来。
    这天门地处江汉平原,本是一等一的富饶之地。但是这里又是属于地势低洼之地,历年来水患不断。
    遇到水灾的时候,就只能拖家带口,外出求生。
    但是这里的人骨子里有一股傲气,即便落难出去乞讨,也一定要靠自己的能力,用点什么东西换取别人的施舍,以示自己和乞丐的不同。
    后来就有了三棒鼓这个东西。依靠这个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我是因为家乡遭灾出门卖艺,不是好吃懒做出来乞讨。所以这里的人,家家户户都会打三棒鼓,就是为的假如有一天不得不出门的时候能用上。
    台上他们唱的,也就是出去乞讨时的歌: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身背三棒鼓,流浪到四方。鼓儿咚咚,锣儿哐哐,含着眼泪去卖唱,好不叫人痛断肠。
    这首歌,是让这个地方所有人都断肠的歌。
    听完大哥的解释,李经沉默了。
    他突然想到一件事,在朝堂上看到一份写着“x地水灾”四个字的奏章,只是轻飘飘一纸文书。在将来的史书上,也不会大书特书。但对于身处其中的百姓来说,是怎样一种苦难?!这是上位者和后人永远无法切身体会的。
    “呦~~~吼~~~”台上的表演者齐声呐喊起来。
    接着由原先的散乱队形在台前站成了一排,只留下中间的一个空位。
    一个中年汉子打着三棒鼓走了出来。
    “吼”台下的观众
    声浪到了比最高还高的山峰。
    李经兄妹知道,现在出来的肯定是支持人介绍的那个叫胡不凡的台柱子了。
    胡不凡胸前的鼓明显比其他人大了一圈。不仅如此,他所用的刀也和其他人不同。
    其他人用的都是直刀,而胡不凡用的,居然是一个直角的弯刀!
    或者说,就等于是两把刀以九十度的角度结合在一起,只有结合处是鼓槌。
    这样一来,击鼓和接刀的难度都大大增强了。
    李经兄妹心想:台柱子就是台柱子,果然技艺更加精湛。
    “叮!”台上传来一声清脆的响声。
    两柄在空中的飞刀击在一起,碰撞出了火花。
    李经未免摇头叹息“人有失手马有失足”,之前那些人表演中,都没有出现过飞刀在空中如此剧烈碰撞的情况,看来胡不凡应该是失手了。当然,这也属于正常现象。
    可就在此时,观众们震天叫起好来。
    两把尖刀在空中相撞迸发出了火星,立即两把刀都同时燃烧了起来!
    原来,在刀身上都附有磷石之类的引火之物,一点火星就全部引燃了。
    第三把刀飞到半空中,从前两把刀的空隙中钻了过去,立即也全身着火。
    接着,三把火刀上下翻飞。由于速度太快,火光连成了一条线,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火龙在上下翻滚。
    但是,鼓点的节奏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台上所有表演者开始齐声呐喊:“嘿c嘿c嘿嘿!”
    台下的观众也全部都被感染了,纷纷跟着节奏举起手臂异口同声“嘿c嘿c嘿嘿”起来——连李经和李墨宁都没有例外。
    “咚咚咚!”
    齐整的鼓声响起,除了胡不凡之外的所有人的刀都横拍到鼓面上,应该是表演停止了。
    这时胡不凡的三把火刀同时飞向空中,比之前飞的高度高出了一倍。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大家都知道,这是最后一个步骤。
    等三把火刀掉落下来,胡不凡把它们横拍到鼓面上,整个表演就结束了。
    时间好像一下子变得缓慢了很多,感觉眼中的三把火刀以非常非常慢的速度坠落。
    “噗c噗c噗!”
    几声沉闷的声响传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