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败绩的军报呈在柴宗训的案头,不过他此时并没有闲心管这个。
好在经过这番试探之后,南汉兵再也没有骚扰过边界。判将们个个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仍是只字未露。
并非他们真的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而是他们知道,如果供出赵匡义,皇上盛怒之下将赵匡义杀头,在没有指望的情况下,赵匡胤将不再施以援手。
这些人并非没有脑筋跟着赵匡义胡闹,而是他们知道,赵匡义身后站着赵匡胤。
如果赵匡胤想保全赵匡义,就得设法营救他们,不然只要他们吐口,赵匡义便活不成,甚至牵累整个赵家。
说起来有些绕,但理儿基本是这个理。
柴宗训一心要为董如诲报仇,所以并不阻止韩通对判将们施以酷刑。
只要能拿下赵匡义,射来的那支箭就能真相大白。
慕容延钊仍在苦谏,先是劝柴宗训大度,眼见无效,便又劝柴宗训,汉唐故地未复,不要让其他武将兔死狐悲,将来不再有人为朝廷卖命。
柴宗训一律置之不理。
若是让武将造反的风气继续下去,即便恢复汉唐故地,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当然,柴宗训也展示了他仁慈的一面,除指挥使以上的将领,其他胁从一律不问,判将的家人也暂时由侍卫司保护起来,以防有人浑水摸鱼。
汴梁城虽仍处于紧张的情绪中,但老百姓的生活慢慢恢复正常。
此时柴宗训也得到了赵匡胤得胜班师的军报。
紧张代替了得胜的兴奋,柴宗训急召韩通入宫商议。
“韩卿家,你以为赵太尉回师会当如何?”柴宗训问到。
因为没有实质的证据,赵匡义目下只是被软禁,赵府被侍卫司的人守着。
“回皇上,”韩通对到:“且不论他如何,臣以为,赵匡胤的亲信已被一网打尽,皇上可趁此机会将赵匡胤一并除之,永绝后患。”
这确实是个办法,不过柴宗训并不愿意。
想想他没回来的正史发展,正是因为赵匡义对武将抑制太过,且两次北伐的过错皆推给武将,以至于终宋一朝皆是积弱,任人宰割。
杀那些被关的将领,是因为有正当的理由。
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赵匡胤这样的悍将,柴宗训是舍不得杀的。
“韩卿家,”柴宗训说到:“你且加强汴梁防务,咱们见机行事。”
“另外,朕叮嘱一句,朕知道你与赵太尉素来不和,此次切不可轻举妄动,坏朕的大事。”
赵匡胤大军直逼汴梁城下,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军便可攻打汴梁城。
但在这关键的时刻,他犹豫了。
就像一个球员从后场带球,过五关斩六将,什么马赛回旋、油炸丸子、甚至连彩虹过人都玩出来,酷炫得很,但在临门一脚的时候突然思考人生,就跟巴洛特利一样。
其实上次的陈桥兵变,以及这次的攻打皇城,虽然赵匡胤并未参与预谋,但所有的事情并未超出他的预料。
并不一定是赵匡义有多笨,造反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
只因为赵匡胤是个武将,并不是像霍光、王莽那样掌控朝政多年的人。
而且陈桥兵变距他掌控殿前司不过半年,到现在也不过数年,军中与他资历相当的还有几人。
所以他才放任赵匡义以及手下诸将将造反的事情弄得所有人都知道,其实只是试探其他人的反应,以及造舆论而已。
眼下这个境况,打,恐怕遗臭万年;不打,不知道还有没有命在。
犹豫之下,赵匡胤命大军在城外驻扎,随时警戒待命。
他现在最想知道的是,家人到底怎么样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