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 冬至将至(二十八)(第1/2页)  大西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盛京城不好待,班主心如明镜,十安表明去意时,班主也是赞同。

    不知是班主早有去意,还是旁人说了什么。

    细来想想,进京不过一年,这孩子从寂寂无名到崭露头角,再到世家牵连,遭人陷害。这戏班子就是戏班子,讲究的是规矩唱戏,不似那些个文豪风流事越让人好奇就声名越盛。

    一个戏班子,角儿还没捧起来,先扯进了世家争斗,人命官司,还有那些个又脏又臭的闲言碎语,还如何长久立足。

    走了也好,省去许多麻烦不说,这一班孩子们都能安稳唱戏过日子。

    师父说:安子,你好好养着。师父走南闯北这么些年,养了这么些孩子,唯独你天赋异禀。

    师父说:你成了角儿,等我没了,这梨园就交给你了。

    师父说:带着你这班师兄弟们,好好唱戏,拉拔那些个小鬼头,让他们也成角儿,把咱这一身华衣油墨唱出名堂去。

    南风意归南,北树终留北。

    走吧,等过了年,回春暖了些,他的身子也大好了,就回江南吧。

    养伤的日子过得飞快,秋去冬来的,眼看又是一年冬雪至。

    盛京今年的雪来得不算急,打秋起就凉得很,三两日里是风雨,秋末更是屋檐打霜一重寒;大伙儿也都做足了准备过冬的。

    九日前初雪,大夫上门诊断,说是崔十安好得快,过年后应该就能上台了。

    说是快,伤筋动骨,疼也是疼了三个月近百天,打从初秋一直到如今下起了大雪。不幸中的万幸,正是天寒地冻之时,伤口不似夏日般容易坏血肉。

    崔十安养病给养恍了神,见下了雪,问了声小河是什么日子。

    道是,冬至将至。

    冬至将至,他倚在床边儿念了几遍,像是不信。

    经历了这么多,原来也才冬至将至。

    冬至于江南,是吃红糖糯米圆子的时候,期盼团圆美满,寄寓来年阖家团圆的祈福。十安贪吃甜汤,每每等不及祭拜之后就惦记着吃汤圆。

    北城没有吃圆子的习俗,传承自医圣张仲景的;驱寒娇耳汤;闻说,张仲景告老还乡时遇路边受冻挨饿的百姓,用羊肉与驱寒的药材以及面皮,包形似耳的食物予百姓果腹取暖。

    流传下来,成了汤饺。

    ;盛京不似江南习俗。小河知晓他爱吃汤圆,收拾着屋子,边道:;回头,我去小厨房亲自做碗红糖糯米圆子过来。

    崔十安动了动嘴角,算是三分笑意,却是出于言礼而非真心欢喜。

    小河看着,动作顿了顿,复而再笑:;等回了江南,想吃什么样儿的都有。

    崔十安远远望着剪窗落雪,说了句珈蓝寺。

    他正是养伤的时候,如今隆冬大雪,上山要是病了可怎么办;小河听了一句,没往心里去。

    谁知九日一过,冬至这天一早,小河才揉着睡眼踏进院门,便见崔十安站在廊下。

    披风肩头已有碎雪。

    小河惊得赶忙去扶人,他却是固执不已就想趁着天儿早,上山去祭拜;非要问一句冒雪上山的原由,那就是点了长生灯吧。

    记得夏末初秋时去珈蓝寺想供奉一盏长生灯的,如今天儿愈渐寒冷,过了年就要离京了,不如早些去向菩萨说明。

    小河拗不过他,只好抓紧去备马车,带好贡品香烛与些许银两添香油;一上马车,崔十安就捂着腹部伤处,咳了起来。小河端上了热汤,给他裹上了绒毯子。

    这一路颠簸,指不定得多疼呢。

    马车与寺门停下。

    冬至晚是团圆宴,这白天上山祭拜的人可不少;崔十安到时没见着有多少人,想着正是一大早又是雪寒路滑的时候,情有可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