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章 初见难再初(五十九)(第1/2页)  大西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孔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丧葬仪程是作为人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件事,自古以来,人们深信鬼神之说,年年多有祭祖礼神之仪。

    人们相信,逝者虽逝但却不会完全消弭于无,会成一缕神思庇佑生者,因而在礼节上尤为重视,唯恐犯了禁忌。

    初殓后,先得“山人批书”,即阴阳先生根据亡者的生卒年月日时,选择入殓的时辰,以避煞神冲犯。接着写殃榜,殃榜是死者的凭据,也是灵柩运出城门的时辰证文。

    谨之料算不错,果真圣心一回,张府再又门庭若市了起来;那皇帝陛下说了,未免国公府又有人来闹事,派了人在张家看护。

    来吊唁的众人看了这架势,殷勤同悲好似自家死了人似的。

    皇帝也只不过是怕皇室父子相残的流言未清又生出了苛待忠良的名声,谨之才华斐然在京城男女之中都颇有盛名,长者也看重,妻子自尽,太子幽禁,张家被疑,如此羞辱不多加安抚何以平定民心。

    宫里手脚也挺利落,这头弘娘还没出殡呢,那边儿问罪郑欢的消息就下来了;国公府也是名门,虽无实权但祖辈根基在那放着,陛下也是防备久了,索性这一回让他们把黑锅都背下来,皇帝为这次计划失败出出气,省得殃及池鱼。

    圣旨说了,萧家屯兵铁,证据不足,释放一干人等,但行事不端难堪重任,收回国商之权。

    郑欢污蔑东宫太子,牵连张家满门,罪不可恕,当即缉拿入狱,国公府封禁待查。

    这还有什么好查的,无非是想想怎么让他们把罪都承担下来,再想想如何能够平息流言,别让有心人猜测出来,到时候说皇帝陷害忠良,泯灭良知找人替罪可就不好听了。

    国公府韬光隐晦多年,又有祖辈军武根基,郑欢所做之事也未必是一人所想;从前那样风光,如今手无实权还得防着宫里头那位的疑心猜忌,想想就憋屈,生出反意也是必然。

    国公府封禁待查前也是察觉到了不对劲儿,想来是打算孤注一掷保住郑欢,或许国公府还有来日;使得禁军上门拿人时,没有抓到郑欢,只好先奉旨封禁了国公府,全城戒严,搜查郑欢。

    谨之接到消息,前几日接进府里的大夫受人盘查过,不必问也只道是谁,他不做解释,只等着郑欢最后的孤注一掷。

    今日是弘娘出殡的日子,萧家子弟也同在今日一块儿下葬。

    按着皇帝的意思是萧家子弟惨死,不能说全然清白,脏水还是要泼一些的,好歹说成“有其事而无其证”;否则这就成了史书一笔的污点,不说是如今的百姓闲话,百年之后的子孙后代也是要骂两句的。

    若是草草下葬,不但谨之心有不忍,弘娘也无法安息;萧家两位长辈方出大狱闻知噩耗就病了,根本无法理事,总不能一直放着。

    最后请阴阳先生做做法事,让萧家兄弟的棺木同弘娘一块儿下葬而去,这样即便皇帝问及仪程也好有话说。

    这一天,四副棺木同行;送行之人过百随着丧仪行列从城街一路向西,满天白纸金银,唢呐穿风破云,指引亡灵之魂入土安息。

    丧仪行列出城至山路前,渐分两队向两处而去,因萧氏子弟和嫂夫人都该葬回祖坟;好似没人察觉又像是人人看不见,也没听见有人低声细问,行列里头哭天抹泪的嚎啕不曾轻淡些,喊得十分有感情,这一路上山有那么几个哭哑了嗓的婶娘还咳了咳。

    “呃咳!呸——”

    应该是喉咙里口水打了结儿,还得口水痰吐出来才好。

    吐完了这口痰,婶娘们又哭了起来:“啊…哎呀啊…”

    谨之身穿大袖黑袍,腰缠盘儿大白布走在行列之首,神色清冷苍白,眼眶里通红发酸,听着身后那些平日里甚至都没见着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