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章 (孤注一掷(七十二)(第3/4页)  大西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老臣国公首,已败。

    再往后,平了登王府,废了太子位,这功高震主的帅和人心所向的主,都没了。

    天下大权尽在一人之手,他再也不会担心坐不稳皇位了。

    他道:“如今局势大好,何不为自己一博,与其任人鱼肉,不如以笔做斧,劈出一条锦绣之路。”

    太子看着他的字,如今刚劲有力,不再像从前温润了;他有些看不懂,不懂这些字到底是为自己而写,还是为多年的辛苦而写。

    到底是为了母妃,还是为了自己,又或是走了这么多年,明里暗里牺牲了那么多人,早已退无可退。

    从前年幼,为了活着,为了外祖一家,他必定得争气,暗下筹谋划策。多年来支撑自己的信念都是为母妃报仇,护住外祖一家,君临天下,成为下一代名垂史册的贤明帝王。

    要让这个皇帝看一看,他费心费力想除去的“孽种”君临天下的那一日。

    造反的事说起来简单,真要做,除了兵和钱,最重要的还有理由。

    他的前半生已经活在一个看似明媚实而不堪之境,难道后半生还要背负着“叛君逆父”的罪名里吗,出师无名,不但惹人非议还会给外祖家历代忠良抹黑。

    他不希望自己的未来,和如今这个刚愎自用,疑心深重的皇帝一样;没有可信之人,也没有可爱之人。

    真的就成为了,孤家寡人。

    平西王交兵退朝时,登王就劝过他起兵,那话和今天谨之说的差不多,只是不同于,登王只要结果,而谨之送来的是一个理由。

    一个能够做出合情合理的起兵理由。

    谨之从小陪伴太子,是他身边最亲近的朋友,他心里的顾虑谨之猜得透也看得明;人都有弱点,太子的弱点就是不希望有一日后人评之:父重权疑臣,子不臣夺权。他最恨的,就是有人把他和皇帝放在一起。

    所以起兵之名,才是真正能让太子下定决心的关键。

    两人从小玩到大,彼此了解,谨之能看出他的心思,太子自然也明白谨之这么多年的谨慎小心。

    “你现在,都敢让我造反了。”

    不是觉得你没那个魄力,只是觉得你不会轻易选择冒险。

    谨之退了一步,站到一旁,低眸道:“臣不敢。”

    若有差池,太子在登王相护之下,落个识人不明,受贼所骗的罪,起码能保住一条命,离开京城躲去皖南封地还能修养身息筹谋来日,可张家满门绝无生还的可能。

    太子道:“怎么如今敢了。”

    谨之沉默片刻,胸口重重一沉,像是卸下负担一般,直视太子的目光:“他没死。”

    “南音名伶崔十安,没死。”

    两人对视的目光都一样明了直入,没有丝毫的诧异。

    “当日郑欢使的是障眼法,我没告诉您,把人安顿在江南了。”

    他坦率的原因不是豁得出去,是仔细想过,以登王对太子的看重,不可能知道了十安还活着而不告诉太子。

    保不齐,登王知道的那一刻,立即就和太子提议处死他呢。

    “登王爷把人扣在府里,以此保证我的忠诚。”

    既然太子没有丝毫诧异,那就是说,谨之的猜想是对的。

    “殿下,我想为他也为自己,博一博。”

    太子早就知道,却没有下令处死崔十安断了他的念想,更没有疑心他的忠诚。

    那么或许,太子也会顾念多年扶持的旧情分。

    “为他?”太子嘲笑,仿佛替他不值,落座于楠木椅上,指尖儿在扶手上轻点。

    反问道:“你为了他要反,若是一朝事败呢?我与王叔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还要平白牺牲那么些人,你就过得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