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问题严重(第1/3页)  工程代号521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21工程的重点,当然是TSM材料的合成,但是,合成TSM所需的十余种原料,只有四五种可以在国内市场采购,其余六七种原料在国内根本找不到生产厂家,需要自行研制。尽管这种情况在科研立项时已经考虑到了,也许提出项目的有关人士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对原料研制的技术难度估计不足,才导致了对原料研制进度要求过高。

    实际上,试验三组负责研制的某种原料需要进行催化脱氢,二组负责研制的引发剂必须进行耦合反应,三组负责的课题则涉及羰基还原,这些工艺在当时面临的技术难度,即使跟合成TSM的工艺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听了三位组长的详细汇报,陈耀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起了妻子范红英曾经说过的话,521工程从一开始就会面对巨大障碍,此话现在得到了印证。

    但是,陈耀华是个勇于面对现实的人,他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尽管面临的困难让人倍感压力,但他并非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短暂的沮丧之后,这位521工程的实际掌舵人迅速打起精神,他告诫几位同事,正是因为存在这么多困难,国家才下达了这项科技攻关任务,要是前面的道路一马平川,哪里还有攻关的必要?

    一组组长马学远认为,要是苏联专家不撤走,面临的困难也许会少些。

    陈耀华不以为然,“那可不一定,据我所知,两位苏联专家只是合成TSM的顾问,他们不管原料问题,因为他们也不懂原料合成,所以,原料研制最终也得靠我们自己。即使对于TSM的合成,他们的意见仅能做参考,据了解,那两位所谓的专家,在他们国内根本接触不到合成TSM的技术机密。其实,现在说这些都没有意义,521工程的成败,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

    这就是陈耀华的态度,丢掉幻想,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陈耀华跟每个试验组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对他们面临的困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帮助各组制定试验方案和工作计划。

    试验三组面临的脱氢催化问题,组长钱章良认为主要困难在于催化剂的制备、筛选和评价,陈耀华同意这种看法,他建议老钱抓紧时间把工作开展起来,并重点关注催化剂的效能,至于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不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可以放到以后慢慢考察。

    试验二组的主要难题在于合成引发剂的耦合反应条件,当时这项研究在国内几乎无人涉足,欧美一些实验室在这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基础研究有不少论文可以参考,但很少见到应该研究方面的资料。跟孙良才做过深入探讨后,陈耀华建议他重点考察反应介质和温度压力的影响。

    试验一组的羰基还原是课题组面临的最大问题,组长马学远尽管性格孤傲,平时一般不愿跟其他人讨论技术问题,现在遇到这样的困难,他不得不跟陈耀华敞开心扉,一番深入讨论后,他们达成共识,决定把试验重点放在还原剂的筛选和反应条件的探索,以期早日攻克这一难题。

    找到了工作重点,等于抓住了主要矛盾,陈耀华要求各位项目负责人团结本组科研试验人员,尽最大可能吸收集体智慧,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成果。

    陈耀华贵为521工程副总指挥,又是TSM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但他并不是脱产干部,他本人还担任材料合成课题组的分项目负责人。

    在原料研制期间,陈耀华负责的材料合成课题组并没有太多的事情,除了留下一两名技术人员做些前期准备,陈耀华把组里其他人员分派到另外三个课题组协助工作。作为TSM项目的总负责人,他除了协调各分项目之间的关系,还要负责整个研究室的日常管理......

    经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