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22章 剿抚之争(第2/4页)  明末阴雄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力不这么差,陶廷鑨不那么怕死选择率军逃跑,是说不定也能一战平定乱军,这件事情也就了解了,但这个如果并没有发生。

    青州战败之后,王道纯依旧坚守在距离青州五十里的临淄,四处调遣兵力和粮草,准备与乱军再战,后来乱军东进登州后,他配合青州知府钱良翰,清缴因为战败四散而逃,落草为寇的大量山东兵马,成效显著。

    现在又驻扎在青州,负责维护各地的稳定,并且积极筹措粮草,等待着朝廷平叛大军的到来,算得上是一个有能力的忠臣。

    其实,若不是钱粮的问题,崇祯也想和王道纯一样,将这股登州乱兵一打尽,一群乱兵四处劫掠,为祸地方,这些都是他崇祯皇帝的产业啊,被人抢了这么可能不生气。

    但是现实条件不允许啊,现在建奴又在谋划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目标暂时还不明确,若是此时调用大量的兵力和钱粮去登莱平叛,建奴再次趁机入寇,拿什么去抵挡?

    所以,说道王道纯只是一心想着为朝廷解决问题,只不过不明白现在朝廷的困难,但是他的办事能力还是得到了崇祯的认可,崇祯并没有处置他,继续留在山东巡按任上,代替被围困在莱州的巡抚徐从治,处理其他四个府的事情。

    但是,登州乱兵这事情,总归是要解决的,诚然,如张国臣所说,乱军确实没有造反之意,目前的性质仍旧停留在兵变之上,但这么拖着仍旧不是个办法,万一拖得时间久了,事情变得更糟可就不好了。

    崇祯从沉思中清醒过来,抬头看了看张国臣,发现他一脸希冀的样子,仿佛有什么好办法一般,开口道“张爱卿对这件事情见解独到,看的很清楚啊,不知张爱卿对此事可有良策?”

    张国臣正等着崇祯开口呢,连忙说道“圣上,微臣认为,眼下可以再下一道圣旨招抚乱兵,李九成孔有德两人已经自封了莱州总兵和山东总兵,皇上可以直接封赏给他们就是,再赏赐少许钱粮,以示朝廷的诚意,想必他们必定会被陛下感恩戴德,接受招抚。

    这样一来,朝廷不光不需要调集大军和粮草去平叛,还能多出这许多兵力!若是陛下不放心,可以将他们调到陕西和山西去剿灭流贼,既能解决这次兵变,还能帮助洪总督早日平定流贼,一举两得啊!

    至于这前往登莱宣旨的人选嘛,微臣不才,愿为陛下效此犬马之劳,必定为陛下办好此事!”

    张国臣刚说完,就听到宋贤又嚷嚷开了“住口,无耻之徒。张国臣,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

    你和那登州乱军贼首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之流都是辽东人,想必之前就与他们有交情,那些贼首定然不会为难与你,无论事情成与不成,对你都没有损害,但是朝廷可就要白白蒙受损失了!”

    然后转头对崇祯说道“陛下,断然不可听此贼子胡说!

    微臣怀疑他收受了孔李二贼的钱财,才一心为他二人说话,臣恳请陛下,将此贼子拿办下狱,严加审讯!

    而后选派能臣,并从各地调集大军,围剿叛军,还山东一个安宁!这山东乱兵不同以往的兵变啊,招抚之策断不可再行!”

    崇祯彻底被宋贤激怒了,气的手足颤抖,张国臣的想到正合崇祯的意思,不光能够省出大量的钱粮和军队来应对未来可能到来的建奴入寇,还能快速平息此时,顶多就是朝廷服软,面子上不好看一点罢了,但是比起建奴再次成功入寇让他丢的面子,他还是愿意选择前者。

    而且这些乱兵要是能为朝廷所用更好,不为朝廷所用,那就调去西北跟流贼作战去,反正死了也不心疼!

    没想到,这个宋贤又开始搅局,什么实际建议都没有,却攻击刚刚提出好办的张国臣,看看人家张国臣,不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还自告奋勇,前往山东办理此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